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红梅  郑经堂  王振  齐蕾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56-136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TiO2/ACF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将其投入到脉冲放电水处理反应器中降解甲基橙,考察该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以及它与脉冲放电的联合降解过程中操作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Fe/TiO2/ACF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与脉冲放电产生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甲基橙的去除率. 甲基橙的去除率与掺铁量〔以摩尔分数计〕、煅烧温度、溶液电导率和pH有关. 当掺铁量为0.07%,煅烧温度为900 ℃时,降解效果最佳;当溶液pH为6,电导率为300 μS/cm时,对Fe/TiO2/ACF与脉冲放电的联合降解效果有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究高温对舵面结构模态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导弹舵面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环境下结构模态试验方法研究.基于石英灯热辐射高温加热系统和模态测试系统搭建热模态试验测试平台,采用带水冷装置的耐高温加长激振杆实现激励的施加,设计耐高温陶瓷引伸杆进行振动信号的测试,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所提热模态试验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当激振杆的正弦扫频试验在20~1000 Hz范围内,其传递函数值接近于1,说明激振杆传递性能良好.陶瓷引伸杆对试验件前四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影响较小,验证了陶瓷引伸杆设计的有效性.试验数据表明,试验件材料的刚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导致各阶模态的频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高温会使舵面结构的模态参数降低,该研究为后续型号产品的热模态试验提供了的试验手段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尿素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Fe_2O_3/SAPO-34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200、300、400、500℃)对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N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原子吸收光谱(AA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XRD和FE-SEM分析表明,在较低的焙烧温度(400℃)下,铁物种能够高度均匀地负载在SAPO-34表面上.NH_3-TPD和H_2-TPR分析表明,高分散状态的Fe_2O_3使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强酸位和活性位,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NH_3吸附和活化能力及氧化还原性能,从而使催化剂呈现出更高的低温SCR活性.BET和XPS分析表明,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Fe_2O_3/SAPO-34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化学吸附氧比例,促进NO氧化为中间产物NO_2,从而加快低温SCR反应的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00℃焙烧的Fe_2O_3/SAPO-34催化剂具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和较强的抗硫抗水性能,在空速为40000 h~(-1)的条件下,且反应温度为190~240℃时,NO转化率达90%以上且N_2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114.
梁祝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09,30(7):1968-1973
为提高AgI/TiO2的可见光响应能力,采用煅烧结合光辐照的工艺对其进行改性.紫外-可见光吸收分析表明,改性AgI/TiO2的敏感光谱范围覆盖了整个可见区,吸收边带从465 nm红移至800 nm,在500 nm处的吸光度提高了近3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指出,煅烧提高了金红石型TiO2的相对含量,导致禁带宽度从2.89 eV降到2.81 eV,氙灯辐照进一步增加了锐钛型TiO2、金红石型TiO2和AgI的相对含量,并生成了新的晶体AgCl,使其禁带宽度又降至1.55 eV左右.AgCl的产生、AgI和金红石型TiO2相对含量的增加是降低改性材料禁带宽度和增强可见光响应能力的主要原因.研究还表明,只有煅烧后的AgI/TiO2才能通过光辐照来拓宽可见光敏感范围,而且,光辐照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紫外光,可见光的作用甚小.研究最后提出将2种或2种以上的卤化银负载在纳米TiO2上,更能有效地增强TiO2的可见光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5.
干法半干法脱硫灰升温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通气流量等条件,研究了干法半干法脱硫灰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850℃~1050℃,二氧化硫的逸出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约由0.15mg/g增加到0.5mg/g;脱硫灰焙烧1h后二氧化硫逸出量比焙烧10min后增加最多为0.047mg/g,因此焙烧10min二氧化硫基本全部逸出;在通气量0.6L/min~0.9L/min的范围内,二氧化硫逸出量随着通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焙烧时间时的增加量都约为0.062mg/g,然后趋于平缓,最后基本不受通气流量的影响;计算得出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为101.4mg/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800mg/m3,因此在脱硫灰渣的再利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6.
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应走综合处置和清洁能源化为主的道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利用传统焦化工艺系统来实现煤与生活垃圾高温炭化处理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7.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用于湿式H202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Cu-Ni-Ce/SiO2催化剂,利用TG、BET、XRD和XP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表面结构与活性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低焙烧温度,cu、Ni、ce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Cu、Ni固溶体量和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量增加.湿式H,O,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时,600℃下焙烧获得的Cu-Ni-Ce/Si02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催化剂用量10 g·L-1、反应温度为110℃、双氧水用量为理论需用量、进水pH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91.5%,活性组分溶出量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CuO、NiO、CeO,及Cu、Ni固溶体之间的相瓦作用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催化剂湿式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十屋联合站发电机组现状的分析,研究针对该联合站发电机组烟气余热利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设计出一套合理的余热回收装置,并通过研究发电机组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的途径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发电机组烟气余热利用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9.
The activities of CeO2 nanocubes calcined at di erent temperatures were tested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o-xylene. Using CeO2 nanocubes as catalysts, complet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o-xylene was achieved below 210°C. The CeO2 nano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BET, X-ray di 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From the TEM images, all CeO2 nanocubes displayed cubic morphology irrespectiv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HRTEM images revealed that these nanocubes were enclosed by reactive f001g plane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trinsically catalytic property of o-xylene oxidation. The higher activity of CeO2 nanocubes calcined at 550°C than those calcined at above 550°C was attributed to their smaller crystallite size and larger surface area. 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lso studied, which found that a higher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necessary for complet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o-xylene at higher 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 (WHSV) and o-xylen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