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究服役Super304H钢管外壁粗晶组织演变及其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管理与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针对不同服役时间的Super304H耐热钢管,开展显微组织演变及650 ℃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着重探讨钢管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第二相析出长大及其对钢管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服役态Super304H钢管中的第二相以富铜相、MX相及M23C6相为主,其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形成粗晶区,而靠近内壁钢管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为细晶区。相对于细晶区,粗晶区奥氏体晶界及晶内析出更多的第二相,尺寸更大,弥散度降低,导致粗晶区高温拉伸性能显著降低。结论 长期高温运行的Super304H耐热钢管应加强监督,消除因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而带来的胀管等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2.
采用机械球磨-煅烧方法成功制备Fe3O4-CuxO复合材料,利用SEM、XRD与多功能磁学测量系统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Oxone降解水体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性能进行评估.考察了煅烧温度、球磨时Fe与CuO的质量比对该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影响.复合材料降解盐酸左氧氟沙星(LVF)实验探究了材料投加量、Oxone浓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300℃,Fe与CuO的质量比为1:1时材料催化性能最佳;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当LVF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最优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为1.4g/L、Oxone浓度为0.6mmol/L,pH值为11,反应60min后,LVF的降解率达到99.5%.淬灭实验及ESR分析证实LVF的降解是由SO4-·与·OH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高温-真空环境对新型X2101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管式炉分别在330,350,370,400℃等高温/真空耦合条件下对X2101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热老化处理,利用称重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测试手段表征分析老化条件对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复合材料的最高质损率低于4%。在350℃以下,热老化对基体树脂化学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老化温度的升高,储能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50℃热老化10 h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在65%以上。结论 X2101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结构材料,可用于制造在300℃高温下服役的航空航天结构件。  相似文献   
94.
介绍用泡沫陶瓷片作为过滤元件进行模拟高温焦炉煤气除尘 ,采用一种新的除尘工艺 ,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 ,避免了传统工艺很容易堵塞的弊端 ;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记录分析 ,充分验证了实验方案的有效性 ;最后 ,对泡沫陶瓷的相关应用作出探讨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金属微孔过滤材料———烧结金属丝网过滤材料及其特性。将该过滤材料应用于高温煤气的除尘过程中 ,试验表明 ,处理效果良好。对于煤气含尘浓度在 3 70 0— 490 0mg Nm3的煤气 ,经处理后 ,可降至 2 0mg Nm3以下 ,过滤效率 >99.5 %。  相似文献   
96.
用天然白云石制备了半焙烧白云石和全焙烧白云石,并在固定床上对这些白云石进行硫化氢的高温脱除性栽能研究,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粒子粒径对白云石脱硫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气体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白云石是一种很好的吸硫剂.在同样条件下,3种白云石中半焙烧白云石具有最好的脱硫效果;而对于同一种白云石,反应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其脱硫效果的变化.白云石的脱硫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7.
高温高压下C-O-H流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O H流体是地球内部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确定高温高压下它们的组成关系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氧化还原环境以及促进包裹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温高压实验确定了它们与石墨平衡存在一个间断温度 ,理论计算一般在此温度之上进行。当压力、温度确定时 ,再加上一个外部条件如fO2 或H/O比值 ,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平衡组成。由于缺乏流体组分的高温高压热力学数据 ,目前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存在差别。电解质的出现和动力学因素影响着流体组分的平衡计算。加强系统研究 ,在实验中尽量采用就位分析的方法 ,获取更多更可靠的高温高压热力学数据 ,加强流体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 ,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为了深入了解熔融硅酸盐的各种性质,综合前人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硅酸盐熔体中的微结构单元进行了探讨。熔体中包含5种不同的硅氧四面体(以Qn表示,n为四面体中的桥氧数目),不同的硅氧键中的电荷分布以及Qn在Raman谱图中的特征位移区有区别,熔态谱和玻璃态谱之间也存在差别,同组成熔体和淬冷玻璃中,同一Qn具有不同的摩尔分数、自由能和无序度,并且熔体中Q4的振动是非Raman活性的。  相似文献   
99.
陈文超  王海增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971-1978
为了研究开发经济、高吸附量、可再生的吸附剂,以Na2SiO3、MgCl2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优化蜂窝状硅镁胶,并分析制备硅镁胶的最佳焙烧条件,采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电镜扫描(SEM)等手段对硅镁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测定,研究硅镁胶对印染废水中弱酸性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经500 ℃焙烧4 h后镁硅配比〔n(Mg2+)∶n(SO2-3)〕为3∶1的硅镁胶对弱酸性红具有最好的吸附效果,硅镁胶对弱酸性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为25 ℃、投加量为0.5 g/L、ρ(弱酸性红)初始值为200 mg/L时,硅镁胶对弱酸性红的饱和吸附量可达到199.51 mg/g,脱除率达到99.34%;经过5次再生之后对弱酸性红依然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达到192.12 mg/g,脱除率为95.60%. 研究显示,以Na2SiO3、MgCl2为原料制备的优化多孔蜂窝状硅镁胶对弱酸性红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0.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氧烧结法和还原烧结法处理苏州河底泥,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氧烧结温度900℃以上时,对Cu、Pb、Zn、Cd去除率达40%~65%;烧结温度为500~900℃时,尽管对Cu、Pb、Zn、Cd去除效果不明显,但能有效抑制其溶出.有氧烧结法不仅不能实现Cr的去除,而且会增加Cr的溶出,这是由于有氧烧结过程中Cr(III)被转化为Cr(VI),而底泥对Cr(VI)的吸附能力很有限.还原烧结法则能有效防止底泥中Cr(III)向Cr(VI)的转化,从而抑制包括Cr在内的重金属的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