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0篇 |
免费 | 449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86篇 |
废物处理 | 74篇 |
环保管理 | 1012篇 |
综合类 | 2171篇 |
基础理论 | 289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73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91篇 |
灾害及防治 | 1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261篇 |
2006年 | 264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69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滇池水葫芦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性测定结果发现:在供试的具有代表性的24个科,46种植物中,水葫芦象甲只危害水葫芦,不危害其他任何的当地植物。控制效益实验表明:象甲成虫可大量取食水葫芦叶片和叶柄及茎杆,明显降低植株光合作用;象甲幼虫钻蛀茎杆,致使茎杆变黄植株枯萎,甚至茎杆根部腐烂死亡;象甲可十分有效地降低水葫芦植株的繁殖速率(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还可明显抑制植株个体生长量(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对水葫芦株高和根长也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象甲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2~3代,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正常生长发育,高海拔并不影响象甲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962.
在大气污染治理需求迫切,国家大力推动大气环保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对大气环保产业链概念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主导功能、产品类型、市场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大气环保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大气环保产业链的上游是供应链,主要为中、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等;中游是生产链,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设备的生产;下游是服务链,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技术、大气环境咨询、大气污染设施运营、大气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业4类。在分析大气环保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技术创新驱动,提升大气环境服务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3.
964.
湖泊围网养殖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湖泊围网养殖的密度、面积不断增加,造成围网养殖对湖泊渔业及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及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5.
针对城市产业水污染状况,应用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结构优化模型,试图找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研究以株洲市为例,根据株洲市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特点对模型进行改进和最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产业和行业生产用水的调整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和实现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株洲市产业和行业凋整方案,以期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雇。 相似文献
966.
顺德城市化的历史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66-69
本文对顺德市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现状、城市化机制等进行了客观评价和理论分析。认为 :顺德的“滞后城市化”是因为走“农村推动型”的城市化道路所致。指出新时期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推进顺德城市化进程的唯一途径 ,并提出其主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7.
Wei Huilan Chen Haiyun Bai Jianming Zhu T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9,11(4):725-734
A statistical model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investment i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rojects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pattern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ervation actions in forest-edge communities in Gansu, China. Extensive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diversity programs is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vestment.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s the use of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conservation, such
as reduced hunting, reduced use of forest products, and the use of fuels other than wood. Nevertheless,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bal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programs with the rights of communities to earn or gather a livelihood. The
CBI model will benefit from further development, but proves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design and effectiveness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rograms.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968.
在实地调查和数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九岭幕阜山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物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区系地理特征,探讨了本区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的联系及其重要地位,并对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69.
海洋生态问题本质上是制度问题。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但多种复杂制度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治理合力,制度缺失、制度无效和制度冲突等问题是否存在,尚有待进一步解答。为此,文章在梳理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演进逻辑的基础上,基于制度互补视角挖掘现有制度的互补空间,探究查缺补漏、规范修正和协调统筹的制度改革路径,以期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从多到优”的有效过渡。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演进可分为初步建立、稳步推进和改革转型三个阶段,呈现出从陆海分割到陆海一体化治理、从政府单一主体监管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从标准规范到法律保障的趋势特征。制度需求引致与制度供给滞后、制度成本制约与制度收益驱动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不同生态保护制度之间的联动耦合至关重要。立足制度互补理论视角,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在保护主体、保护手段和保护过程三个层面均存在较大的互补需求,其中保护主体单一的问题主要因制度缺失导致,保护手段的低效主要受到制度适应性不足的影响,而保护过程的割裂主要反映了制度不协调、不匹配的矛盾。基于此,未来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补充应围绕政府职责梳理和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制度的修正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信息公开等非政府机制,制度的协调则要实现立足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推动政策工具的有效衔接配合。 相似文献
970.
刘开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111-113
建筑装饰材料在我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高的发展速度,它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在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文章系统分析了各主要类型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施工,应用废弃处理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存在的主要资料环境问题,指出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探讨了引发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筑装饰材料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