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16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511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21.
为解决社区治安高危人员异常轨迹难以实时感知、精确识别、及时预警的问题,对社区治安高危人员动态轨迹进行标定,并建立动态轨迹序列化模型,通过序列化模型构建动态行为链;根据静态身份属性与动态轨迹时空特征信息,建立异常轨迹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动态轨迹标定可实现对GPS轨迹数据高效、准确标定;异常轨迹分析模型可实现异常轨迹识别与预警。研究结果适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管控,可为社区治安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2.
为探究基坑开挖导致邻侧既有盾构隧道出现开裂破损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地层-结构法与荷载-结构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内置钢筋对混凝土的加强作用,精细化地模拟基坑开挖影响下,非连续盾构管片结构接头处裂缝的扩展过程,揭示其开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管片衬砌“横鸭蛋”变形模式决定了其开裂范围,即左、右拱腰附近为主开裂区;管片的裂损特征为纵向裂缝,初始裂缝由左、右拱腰外弧面逐渐向两侧接头处延展,右拱腰接头处裂缝扩展连接为沿厚度方向的环状裂缝。  相似文献   
823.
以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船撞倒塌事故中被撞深水高桩嵌岩桥墩为研究对象,采用更新拉格朗日列式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Hognestad模型和Mander模型分别模拟无约束和受约束混凝土,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钢筋作用;考虑桩基和周围介质的非线性作用,采用P-Y、T-Z和Q-Z弹簧模拟计算了单个高桩桥墩的抗撞能力,揭示了...  相似文献   
824.
在分析车辆间事故过程的基础上,论述车辆间碰撞交通事故计算机辅助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碰撞前后阶段的HVOSM,PHASE4,SIMON等事故再现轨迹模型,概要地阐述CRASH类、动量模型类逆向计算系统以及二维、三维正向模拟类软件的计算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述。研究认为,我国车辆间碰撞交通事故鉴定应将逆向计算与正向模拟相结合,建议通过研究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和建立车辆、轮胎、路面摩擦特性等基础数据库来提高逆向计算系统初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交通事故鉴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825.
826.
中国液态生物质燃料潜力测算为下一步开发提供依据.该文对我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原料的分布进行整合,从宜能荒地测算、高浓度酒精降度模拟和餐饮地沟油估算等方面,对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原料潜力进行梳理.利用覆盖甜高粱、木薯、甘薯、食用酒精、麻疯树、黄连木和餐饮地沟油等原料来源的数据,测算了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的潜力产量,发现:到203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潜力将达到5 500万t左右,生物柴油生产潜力将达到3 200万t左右,将能有效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缓解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过离的能源安全威胁.同时,应该在生物质燃料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上寻求突破,并配套以政府部门的补贴政策,提升我国生物质燃料产业化初期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827.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1~2017年黑碳气溶胶(BC)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了阿克达拉站BC不同时间尺度浓度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2011~2017年BC呈波动下降趋势,BC清洁程度较高;BC浓度呈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98.85±189.35) ng/m3>冬季(389.89±105.94) ng/m3>夏季(272.07±90.07) ng/m3>秋季(269.52±68.07) ng/m3,自然因素为BC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基本呈单峰分布;阿克达拉站BC潜在源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后向轨迹,WPSCF和WCWT分析都表明,春季潜在源集中于俄罗斯南部与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北麓,秋季潜在源为新疆北疆经济带,冬季BC多受境外排放源影响.BC污染控制需要区域环境合作,实现联防联治,尤其是加强跨境污染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28.
The construction of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for efficiently utilizing solar energy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solve the energy crisi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energy released from an easily-occurred exothermic chemical reaction to serve as the drive force to trigger the formation of Cd S and C3N4 nanocomposites which a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with cadmium nitrate and thiourea without addition of any solvents and prot...  相似文献   
829.
2015年12月中国长三角区域经历了4次高浓度、大范围、长时间的颗粒物污染.本研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和长三角区域15个主要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了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气流轨迹方向和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分布,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影响气团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受到来自西北和北方气流影响(B、C、D类),其出现概率分别为39.5%、20.0%和25.8%;西方内陆(A类)出现概率最低,仅为14.7%.西北内陆方向长距离输送(B类)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在此类气团主导下,长三角区域颗粒物(PM2.5、PM10)质量浓度和气态污染物(SO2、NO2、CO)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0.9、135.1、32.4、54.4和1200 μg·m-3,且粗颗粒物比重较其它3类聚类高;经过东北海面气团(C类)携带的颗粒物浓度也较高,且PM2.5/PM10比值最高,可能是其水汽含量较高加剧了污染物的二次生成.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1(12月5-8日)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主要受内蒙东部、京津冀、山东和江苏东部等地影响;污染过程2(12月10-11日)和污染过程3(12月13-15日)期间,京津冀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都较低,污染过程2的主要潜在源区较为集中,主要为内蒙东部、辽宁、山东东部、江苏和上海;而污染过程3的潜在源区较广,内蒙西南地区、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及长三角本地对区域PM2.5浓度均有重要贡献;污染过程4(12月20-27日)持续时间最长,相较前3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和西南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相对增加.总体来说,2015年12月4次污染过程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污染的潜在贡献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长三角)地区,区域性污染和长距离输送对冬季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