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22篇
安全科学   28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21篇
综合类   999篇
基础理论   51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2006年间GIMMS AVHRR NDVI植被覆盖数据和气象站点气候数据,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25a来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残差分析法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25a的年植被变化量增加幅度略大于减少幅度,植被覆盖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Ⅰ区和Ⅳ区NDVI值上升最明显(P<0.001),Ⅱ区则呈微弱下降趋势,而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研究区植被和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17.74%的地区植被与气温呈负相关,而6.84%的地区呈正相关,10.60%的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19.53%的地区则呈正相关,植被与降水正相关面积明显大于植被与气温正相关面积,说明降水是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研究区植被残差年际变化显著正相关面积大于显著负相关面积,人类活动对植被建设作用要强于破坏作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正在呈现.  相似文献   
922.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23.
采用原位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修复剂磷肥和稻草,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植物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肥和稻草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Cu、Cd、Zn和Pb的形态分布,使土壤中重金属高植物有效性的酸提取态比例降低;其中以磷肥+稻草组下降最多,酸提取态Cu比例从对照的50.4%降至8.7%,酸提取态Cd从56.2%降至29.5%,酸提取态Zn从32.9%降至25.1%,酸提取态Pb从21.1%降至检测限以下.磷肥、稻草及磷肥+稻草修复土壤后,4种重金属在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含量显著降低,且油菜干生物量由对照的0.46 g分别增至0.97、1.53和2.28 g.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得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对照的19.16 mg/kg最高增至966.71 mg/kg,而代谢呼吸率由对照的21.95 mg/(kg.h)最大升至158.63 mg/(kg.h).证明磷肥和稻草可降低重金属对油菜和土壤微生物的毒性胁迫,改善污染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24.
为系统研究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及对策,首先,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行业特征提出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HFACS)框架中应增加社会环境层,在修正框架层次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C-HFACS)框架;其次,对150起建筑安全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探讨C-HFACS框架中对事故影响显著的人为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性,验证了构建C-HFACS框架的合理性;最后,得出政府监管等九个人为因素对事故和下层人为因素影响显著,并从政府、企业、现场和个体四个维度提出独立第三方“飞行式”巡检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25.
某焦化厂污染场地环境损害评估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型焦化厂土壤和地下水多环芳烃、苯污染损害评估为例,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法分别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害评估的数额(27.1亿元)与实际污染修复成本(20.5亿元)具有较大差异,损害评估额明显大于污染治理修复成本;社会贴现率的取值(1%~5%)选择对土壤污染损害评估结果影响最大,污染含水层厚度(3m~9m)、含水层孔隙度(0.25~0.35)、社会贴现率(1%~5%)和单位地下水修复成本(4000~5000元/m2)等因子对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的结果影响较大.资源等值分析的方法作为评估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理论和技术上较为可行,但需要精细化的立法和明确的技术导则来规范损害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26.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有工矿用地、旅游用地、采石场、农业用地、居民点、其他人工设施和道路7种人类活动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60%,以农业用地为主,占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9.41%.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实验区人类活动总面积5554.9hm2、总数量231处,分别占人类活动总面积和总数量的68.65%和58.93%.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00697,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不利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927.
为研究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保护效应,以0、50、100、150、200、300和400μmol·L-1甲醛处理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24 h,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0、6、24和48 h。以不同浓度(0、0.1、1和10 mmol·L-1)NAC预处理1 h或不同时间(预先3、1 h加入NAC、同时加入甲醛和NAC及加入200μmol·L-1甲醛1、3 h后)加入1 mmol·L-1NAC,再以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甲醛处理时间均为24 h),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甲醛对BEAS-2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甲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BEAS-2B细胞死亡。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6 h,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甲醛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在时间效应关系。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AC处理可拮抗甲醛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AC不同时间处理组间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甲醛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下降,NA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甲醛引起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8.
土壤铜植物毒害的不同评价终点和室内外测定差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山东陵县、湖南祁阳和浙江嘉兴3种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上进行的室内外的土壤外源铜(Cu)的植物毒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3种室内评价终点(大麦根长、西红柿和小白菜苗期生物量)和田间植物(玉米、小麦、水稻和油菜产量)对土壤中Cu毒性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麦根伸长和小白菜生物量法高估了土壤中Cu对田间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毒害,而室内西红柿生物量法则低估了土壤中Cu对田间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毒害。小白菜和田间油菜的敏感性接近,可以用室内小白菜苗期生物量作为土壤中Cu对田间油菜产量毒性评价的植物。当采用相同植物比较时,陵县小麦、祁阳玉米和嘉兴油菜的室内苗期值可以作为土壤Cu对相同田间植物产量的毒害作用(EC_(10))的评价指标。但是,室内苗期毒害指标会低估Cu对田间祁阳小麦和高估嘉兴水稻的毒害作用,说明土壤Cu植物毒害室内外测定的差别受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9.
中国近海和河口环境铜污染的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铜消费量已稳居世界前列,但随之而来的是铜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铜污染问题不但在内陆环境逐渐突出,而且在近海和河口环境也日趋严重。通过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我国近海河口海水、沉积物、牡蛎的铜含量数据,评估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的铜污染现状。数据显示,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大部分地区铜污染水平较低,但存在个别污染严重的区域。沉积物柱状样的数据显示,我国近海河口环境铜污染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呈逐渐上升趋势。铜污染已经开始威胁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的健康发展。"蓝牡蛎"和"绿牡蛎"是我国近海河口生物受铜污染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多地发现"蓝牡蛎"的现象印证了铜污染源在近海河口环境普遍存在的观点。牡蛎受重金属污染而变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污染现象,它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因素。本文探讨了"蓝牡蛎"和"绿牡蛎"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30.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管理政策现状,指出现行技术管理政策的不足,包括技术政策方面存在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评价政策方面缺乏严格的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以及支持政策方面存在研发支持和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技术政策的系统协调性,建立健全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加大研发支持、健全示范推广体系及技术服务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