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36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870篇
基础理论   35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188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01.
人为失误作为海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识别这些影响因素,避免或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海上交通事故,基于96件英国海事调查委员会(MAIB)事故报告,应用熵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分别按船旗国、船舶类型、事故类型计算人为失误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能力/技能/知识、团队协作、程序和现行规程、设备、交流(内部和外部)和管理/检验/检查是影响人为失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2.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相似文献   
503.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城乡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聚落镶嵌、交通可达、发展均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表象。基于空间视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分析、可达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等方法揭示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要素格局特征,并结合回归模型探究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结构优化的进程,可以从城乡聚落连通性、城乡交通便捷性和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研判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2)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各要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水平指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可划分为协调融合型、协调关联型和欠协调分割型三种地域类型。(3)经济发展水平、城乡规模、产业关联是影响该区域城乡空间融合的关键动力因素,而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镇域和村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经济水平较低、环境管控力度较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垃圾堆积、污水处理不当、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不达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存在形成病毒传播扩散途径的风险.而交通运输限制虽然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但也致使农村人居整治工作延滞.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扩散在短期内限制了农民行为活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据此,建议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完善整治工程技术,从而在有效管控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疫情过后恢复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5.
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靖河流域1956—2016年水文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61 a来大靖河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靖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径流的60.98%;1956年以来大靖河径流以1.1×105 m3?a?1的速率递减,Hurst指数为0.69,表明大靖河径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呈递减趋势;大靖河径流存在4个震荡周期,分别为2—5 a、8—13 a、17—24 a及35—45 a左右,降水的震荡周期(8—13 a、17—24 a及35—47 a)与径流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对大靖河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7%,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95.3%,这可能与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06.
利用水热浸渍法制备了生物炭基-Co3O4复合材料(Co-OB),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等手段对Co-OB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阿特拉津(ATZ)的性能,探究了PMS投加量、腐殖酸(HA)和Cl-对A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OB活化投加量0.025g/L,PMS浓度200μmol/L,ATZ浓度20μmol/L,室温条件下10min内ATZ的去除率为86.3%,与生物炭(OB)和Co3O4相比,其去除率为后两者之和的2.2倍.随着PMS浓度增加,ATZ去除率显著提高.Cl-、HA的存在抑制了ATZ的降解,且随Cl-、HA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大.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OH和SO4·-是ATZ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出6种中间产物,并推测出ATZ的降解途径.稳定性实验表明Co-OB具有重复使用性及低Co2+溶出.  相似文献   
507.
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作为淡水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体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水体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本研究基于目前水生植物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水生植物对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提出水生植物分布区可能是温室气体排放热点;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的多样性增加了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对监测和估算方法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1)机械作用,包括气体传输通道作用和浮叶植物的滞留作用; 2)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参与水体碳循环,同时水生植物凋落物分解为水体代谢提供新鲜碳、氮源,提高温室气体产生速率; 3)改变根际厌氧环境,影响根际CH_4和N_2O产生与排放; 4)水生植物群落改变水体生态因子分配格局,影响水体异养代谢等。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尺度或不同生境条件下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和生长代谢等对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并从水生植物群落尺度构建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模型,优化监测方法与估算模型,为推进我国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8.
利用孢粉记录追踪过去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处地层化石孢粉序列,采用直接提取和集成方法获得568条具有年代的伴人孢粉(禾本科、石竹科、杨属、十字花科、委陵菜属、车前属、紫菀属、藜科、狼毒属)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高原4个分区的人类活动指数。同时结合本区已有研究资料,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人类活动历史。研究表明:(1)Ⅰ区东北区,6.0~5.3 ka B.P.早期人类已开始活动,但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对植被影响较弱;5.3~4.5 ka B.P.人类活动得到扩展,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加剧了对植被的破坏;3.5~2.0 ka B.P.随着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导致过度放牧、森林面积减少及风沙活动增强。(2)Ⅱ区东南区,5.0 ka B.P.左右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植被受人为干扰显著;3.5~2.0 ka B.P.人类活动扩张至高海拔地区,对植被影响范围随之扩大;(3)Ⅲ区西南区,5.7~4.5 ka B.P.农业生产活动开始且得到发展,环境效应逐渐凸出;4.5~2.0 ka B.P.人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对植被影响亦进一步加剧;(4)Ⅳ区西北无人区,受资料所限并未充分讨论,但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早中期本区已有人类进行狩猎采集活动。  相似文献   
509.
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常温催化技术在室温下即可将甲醛降解为无毒无害的CO_2和H2O,能耗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锰(MnO_2)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且晶型种类多,表现出优异的甲醛催化性能,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而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MnO_2基催化剂,包括离子掺杂MnO_2、MnO_2固溶体和负载型MnO_2的甲醛催化活性及其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其活性影响因素、常温催化反应机理,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10.
祝富杰  马万里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778-3784
自2013年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逐年降低,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哈尔滨市2014年以来,也陆续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本文基于哈尔滨市2015—2019年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在国控站点的浓度数据,对其污染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M2.5、PM10、SO2、NO2和CO的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O3的浓度却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污染物与温度、湿度、降雨和风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气象参数对于大气中常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谐波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趋势,PM2.5、PM10、SO2、NO2和CO的半衰期分别为5.05±0.310、7.81±0.640、6.32±0.312、6.58±0.297和8.13±0.442年,O3的倍增期为10.0±1.02年.结合哈尔滨近几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表明大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是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