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486篇
基础理论   30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34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确认了全球社会-生态问题(过度消费,道德危机)的主要根源并提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重点要关注精神、道德、心理、生理和人的智力开发(而代替以消费为导主的理念)。讨论了人类发展指标不足所涉及到的因素(寿命预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出了测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指标,即:健康人口的比例。生态效率也被建议作为转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精神,根据生态中心立场(社会-生态幸福)。通过适当的教育和体制政策而实现环境和人类健康、公平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research, toxicological safety of two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from the Piškornica (Croatia) sanitary landfill was investigated. Chemical treatment procedure combine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with CaO followed by coagulation with ferric chloride and final adsorption by clinoptilolit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approach included pretreatment with ozone followed by electrooxidation/electrocoagulation and final polishing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Cell viability of untreated/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was examin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ytotoxic effect of the original leachate was obtained for both exposure periods (4 and 24 h) while treated samples showed no cytotoxic effect even after prolonged exposure time. The potential DNA damage of the untreated/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was evaluated by the comet assay and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BMN) assay using either human or plant cells. The original leachate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et assay parameters compared to negative control after 24 h exposure. On the contra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egative control and chemically/electrochemically treated leachate for any of the parameters tested.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ither CBMN assay parameter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following the exposure of the lymphocytes to the chemically or electrochemically 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for both exposure periods while the original sample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micronuclei, nucleoplasmic bridges and nuclear buds for both exposure times.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complex waste effluent due to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l measured parameters and toxicological safety of the treated effluent.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Loss of human stability in flood flows and consequent drowning are a high personal hazar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past experimental work on human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new experiments by the Flood Hazard Research Centre (FHRC) are also reported. These new results show that low depth/high velocity flood waters are more dangerous than suggested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mental work. It is discussed how human instability can be related to two physical mechanisms: moment instability (toppling) and friction instability (sliding). Comparison of the test results with these physical mechanisms suggest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stability in the tests by FHRC is related to friction instability. This mechanism appears to occur earlier than moment instability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hallow depth and high flow velocity. Those concerned to identify locations where high flood flows could be a threat to human life need to modify their hazard assessments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单个或任意多个人因差错影响下构件截面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的分析讨论,推导出在理想已知条件下的数学解析求解公式;在考虑人因差错对结构参数影响程度的空间离散化后,得出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以一个单筋梁的正截面为例进行了失效概率计算和人因差错影响程度分析.在目前人因差错的发生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数学模型的现实条件下,该方法对人因差错影响下构件截面失效概率的分析计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统计数据表明,系统的可靠运行不可忽略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故障,该故障发生率有时甚至超过设备本身导致的系统故障发生率。将人为因素与设备自身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进行对比,分析人为因素造成系统故障后的特点,可得出人为因素的可靠性参数。根据解析法和模拟法的相关理论计算考虑人为因素的可靠性指标,可以看出考虑人为因素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运行特点,便于相关人员采取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6.
航空维修人为差错影响因素分析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影响因素分析对于预防事故发生至关重要,如何定量分析及辨识出主要影响因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航空维修实际,提出运用群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人为差错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排序和分类,归纳细化了影响因素层次体系,并给出了分析计算流程。以一起由维修人为差错所引发的航空事故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辨识出航空维修中人为差错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制订最优事故预防方案,控制和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同时该方法对其他行业中的人为差错主要影响因素辨识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相连接部位开口处的防火分隔失效时人员能否安全疏散进行评估,研讨人员安全疏散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某商场与轻轨站相连接开口处为例,考察当防火分隔耐火性能失效后,商场内人员和轻轨站的人员能否从火灾中得以安全疏散;通过火灾模拟的方法,采用BuildEvac和FDS软件分别对火灾时人员疏散状况和火灾烟气的蔓延情况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和火灾烟气运动模拟。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商场内人员和轻轨站人员的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实例评估结论:当排烟系统正常工作时,即使防火分隔(防火卷帘)失效,火场环境对商业区和轻轨站的人员生命安全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均不会构成威胁,所有人员都能安全疏散到安全地点。  相似文献   
108.
科技的发展,使机器设备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由于人的复杂性,人因失误成为主要的致因因素,如何预防和控制人的失误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Pedersen人因失误模型,构建了导致人因失误的层次分析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人在某种状态下承受负荷的能力大小是影响其失误的主要原因.通过实例,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了减少人因失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在构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关键因素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系统安全水平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建立的煤矿生产中人的安全行为指标水平模型,以求证安全投入与人的安全行为水平的相关性,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亦有助于政府和煤矿企业科学地明确安全投入方向,降低人因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劳动防护服的号型设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劳动防护服号型》是各类劳动防护服制作中广泛使用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依据当前劳动者人体尺寸的统计分析和企业劳动防护服生产供应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服装号型,以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增强劳动防护服的舒适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