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31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7 d的条件下,研究石菖蒲、美人蕉、水芋、杜鹃、一叶兰和袖珍椰子等6种植物湿地系统在表面流情况下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6种植物湿地系统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但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加长,各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分析认为,植物的吸收不是污水中N、P去除的主要原因,但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对NH3-N的去除有一定影响.在中水回用的设计中,湿地植物的选择可以从美学角度出发,选择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的湿地或水生植物,以增加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同时在以二级出水为原水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中,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大于4 d.  相似文献   
712.
针对抽油机调整作业中劳动强度大、易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研制了调整抽油机参数液压工具,介绍了调整抽油机参数液压工具的构造、操作方法.经现场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13.
杜贺  李冬  周川  梁瑜海  王曼  袁朋飞  姜松  张杰 《环境科学》2010,31(10):2365-2369
以A/O除磷工艺的二级出水为进水,通过低溶解氧控制,实现了亚硝酸盐的稳定积累.为研究系统的稳定性,从3个方面分别研究了总氮损失、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回流比(R)对稳定亚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表观亚硝化率受COD浓度影响,COD≤50mg/L时,表观亚硝化率降低,COD50mg/L时,表观亚硝化率会增加;延长和缩短HRT都对稳定亚硝化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控制;提高回流比会增加破坏稳定亚硝化的风险,以较低回流比0.5为宜.另外,低溶解氧浓度不会降低系统的亚硝化效率,在HRT=6h,R=0.5,t为22~24℃条件下,平均氨氮去除率达83%,氨氮去除负荷为0.28kg/(kg·d),亚硝酸盐积累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14.
采用厌氧折流式反应器(ABR)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做人为改变的前提下,保证PH为9左右,温度处于25℃时,水力停留时间(HRT)会明显影响出水的BOD5/CODcr(以下简写为B/C)。在HRT为10h,8.5h,12h,1411,16h,15h出水B/C均值为O.23,O.21,O.25,0.28,0.27,0.30。在HR.T为15h,出水的BOD5/CODcr值明显提高,实现了可生化性的有效改善。从运行管理的经济性和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考虑,处理印染废水的HRT选择15h为佳.  相似文献   
715.
在滨海地区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影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在湿地系统的研究中,交互影响对地下水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大尺度管理模型的建立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将等效水力传导系数的概念引入环境管理之中以解决这些问题。等效水力传导系数的推导过程是基于明渠流曼宁公式建立的,完成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的统一。最后,以抽水井管理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716.
生物膜法处理低碳高氮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生物膜法进行对低碳氮比的污水模拟研究,通过调节反应池的各种条件如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的碳氮比等考察生物膜法对低碳高氮污水的脱氮能力。在本试验所考察的工况中,系统进水停留时间为15小时,原水C/N为5:1,低氧反应池与好氧反应池进水比为1:1的工况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改善了出水水质,对城市污水深度脱氮具有参考价值,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17.
采用涤纶网加工的微网膜组件与厌氧反应器结合构成厌氧微网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反应器在停留时间4 h、8 h和16 h、膜通量72 L/m2.h和36 L/m2.h、微网目数250目和380目条件下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与进水COD的去除率成线性关系,停留时间越长,COD去除率越高,但对TN的去除影响不大;膜通量的减小有利于出水水质的变好;提高微网目数有利于提高微网动态膜的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718.
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2013年对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10 cm和3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水分、温度和相关微气象因子进行了为期5 a的原位同步连续监测,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结果如下:(1)在年际动态方面,1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5 a间逐年递减,年均降低8.10%,3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前4 a逐年递减,年均降低6.06%,但2013年较2012年上升了16.34%。各个年份1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均值皆显著低于30 cm土层,且年均值的差异逐年递增。(2)在季节动态方面,各年份内,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多表现为春、夏、秋升高,冬季下降的趋势,也多在秋季和冬季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各年份间,10 cm土层春季和夏季以及30 cm土层春季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3)在日动态方面, 1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波动幅度大于30 cm土层,并且30 cm土层土壤溶液电导率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刻较10 cm土层有一定的滞后性。综上所述,研究区在围垦后,耕层土壤每年都能以一定的速率脱盐,但在季节性气候影响下,严重的返盐现象仍可能在秋季发生,因而在秋季可以通过增加人工措施以防止土壤返盐。  相似文献   
719.
为实现剩余污泥稳定化,并评估剩余污泥的生态环境风险,本研究采用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hermal-Alkaline Pretreatment-Mesophilic Two 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taMTP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热碱解条件及在20、16和10 d 3个不同的总水力停留时间(Tot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tHRT)下,taMTPAD工艺的运行效果及消化前后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taMTPAD工艺,当tHRT=10 d时,产酸相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积累量和产甲烷相的日产气量达到最大值,但对ARGs的控制效果最差;tHRT=16 d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与tHRT=20 d时接近,但对磺胺类ARGs的控制效果不如tHRT=20 d时;当tHRT=20 d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对比tHRT=10 d时的taMTPAD工艺和MTPAD(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发现对剩余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能提升产酸相150.32%的VFA产量和产甲烷相89.3%的甲烷产率,但同时热碱解却使得厌氧消化后污泥部分ARGs(sul1、tetO、tetW、tetX)相对丰度回升.研究表明,延长tHRT有利于taMTPAD工艺削减ARGs和VS,而缩短tHRT则有利于产气.  相似文献   
720.
The effec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removal on lab-simulated vertical wetland systems, each containing eight dominant species, under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flow feeding modes, were determin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1) PAHs removal effect was greater in intermittent-flow system than in continuous-flow system,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floating plant Hydrilla verticillata wetland. This may be due to pollutants remaining stable for longer duration under intermittent-flow mode, which is conducive to microbial, plant,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PAHs, as well as to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and absorption by plant roots; (2) ab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rates of PAHs varied among wetland body pla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30%–70% observed following the first and fifth cycles, and under high-performance degradation conditions; (3) mean removal rates of PAHs by hydrophytes under continuous-flow mode were as follows: H. verticillata (34.4%), Arundo donax (Gramineae) (33.2%), Phragmites australis (28.7%), Ipomoea aquatica Forsk (Convolvulaceae) (28.5%), Zizania aquatic (27.6%), Calla palustris (Araceae) (27.2%), Acorus calamus (26.8%), and Hardy canna (17.9%); (4) average rates of PAHs removal by hydrophyte under intermittent-flow mode were as follows: A. donax (40.5%), Z. aquatic (37.9%), A. calamus (37.0%), P. australis (36.9%), Hardy canna (34.6%), C. palustris (33.9%), I. aquatica (31.2%), and H. verticillata (2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