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665篇
安全科学   272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402篇
综合类   1382篇
基础理论   25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定量评价是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运行效率涉及到污水处理水量、水质和污染物的去除率、能耗和药荆消耗等方面诸多项指标。是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文章借助未确知测度识别数学理论.构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定量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评价,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2.
采用厌氧折流式反应器(ABR)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做人为改变的前提下,保证PH为9左右,温度处于25℃时,水力停留时间(HRT)会明显影响出水的BOD5/CODcr(以下简写为B/C).在HRT为10h,8.5h,12h,14h,16h,15h出水B/C均值为0.23,0.21,0.25,0.28,0.27,0.30.在HRT为15h,出水的BOD5/CODcr值明显提高,实现了可生化性的有效改善.从运行管理的经济性和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考虑,处理印染废水的HRT选择15 h为佳.  相似文献   
963.
复合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宜兴市华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碳氮比、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对复合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葡萄糖作碳源,当碳氮比6:1时,滤池对总氮的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出水亚硝酸盐浓度很低。保持碳氮比为6,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滤池对总氮的去除率会有所下降,但增大到3.5 m/h时,去除率仍保持在60%以上;水力负荷对于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影响不是很大。随着气水比的增大,好氧段对于COD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研究电晕极结构对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影响,采用逐步优化法,对比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和笼式环形电晕极在不同横向极距、纵向极距、芒刺数下对电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放电能力优于未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和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并在与水膜共同作用时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其结构参数为:从上至下4层圆环半径依次为107,80,54,28 mm;相邻圆环纵向极距为150 mm,圆环与集尘极的横向极距为90 mm;半径最小圆环上芒刺数为8根,其直径为2 mm,长度为10 mm。优化后的电晕极结构与水膜作用有助于提升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965.
为有效提高雾化降尘效率,以长焰煤为例,从接触角、表面张力静态试验和粒径测定、喷雾降尘动态试验角度切入,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的协同关系,进而优选出降尘效果最佳的配比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阴与阴、阴与非、非与非离子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之间均存在显著协同效应,且通过正交试验可确定协同效果最优的3组配方及其最佳浓度;对比清水,3组配方的平均粒径均有所减小,降尘效率均有大幅提升。综合优选出的最佳配比为质量分数0.08%的仲烷基磺酸钠、0.04%的曲拉通X-100和0.04%的氯化钙复合配制的溶液,该方案的全尘降尘效率为92.55%,比清水提升79.95%;呼尘降尘效率为91.27%,比清水提升82.36%。  相似文献   
966.
太湖沉积物氮磷吸附/解吸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通过90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太湖沉积物氮、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特征,同时将平衡点浓度、本底吸附量、吸附效率与间隙水、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太湖沉积物的"源"、"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沉积物氮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显著线性关系,全湖氮的平均吸附/解吸平衡点浓度为1.10 m...  相似文献   
967.
以前置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化沟溶解氧分布情况,将氧化沟简化为1个缺氧段以及3个好氧段,并在第1好氧段中悬挂生物填料接种水蚯蚓,建立"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通过溶解氧、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的控制保持该系统的微生态平衡.从水蚯蚓动力学角度改进提出T-FCASM新模型,建立并校验"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生物场-水力场耦合模型(T-FCASM-Hydro),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分别模拟不同水平溶解氧、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氧化沟中"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好氧段1溶解氧为6.5mg.L-1、混合液回流比为100%、污泥回流比为100%时氧化沟可保持最佳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68.
通过运用生态服务效能指数的概念,选择5种指标因子(吸收二氧化硫量、吸收热量、蒸腾水量、涵养水源量、滞尘降尘量)构建了淮安生态新城绿地系统生态服务效能评估模型,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针对"现状条件"、"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理想状态"4种情景下的绿地系统进行了生态服务效能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绿地系统生态服务效能综合指数分别为0.24、0.56、0.70和0.89,生态服务效能逐步改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种情景下,应使城市绿地系统面积大于1200hm2,采用复合式绿地结构并调整林地与草地面积的比例达到7∶3,同时应保证本地植物指数大于70%,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9.
硝酸盐是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硝酸盐中的稳定氮氧同位素组成可用于有效识别其污染来源,而水体中硝酸盐的高效提取是其氮氧同位素测试的前提和关键步骤。阴离子树脂交换法提取硝酸盐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对于提取效率的影响因素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国产717型阴离子树脂对硝酸盐的吸附效率,以及不同洗脱剂的洗脱效率,系统研究了水体中硝酸盐高效提取过程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56 mL体积的国产717型树脂对NO3-的吸附量高达200 mg以上;40 mL 4 mol/L的KCl溶液对4 cm长的吸附树脂柱(直径2 cm)的洗脱效率可达95%以上;SO42-的对NO3-的吸附和洗脱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0.
碳源的选择及曝气量的控制是影响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ulti-soil-laying,即MSL)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试验采用BAF+MSL两段式新型组合工艺,避免了传统MSL曝气过量抑制反硝化脱氮的风险.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下,BAF+MSL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比较研究了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反硝化碳源的MSL-1及木屑为碳源的MSL-2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负荷下,系统对SS平均去除率为94.08%,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出水COD在20mg·L-1以下.水力负荷对系统BAF段硝化性能影响较小,对MSL反硝化脱氮影响较大.BAF水力负荷为0.5、1及2m·3m-·2d-1时,BAF对NH4+-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对TN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26.53%、11.09%、5.71%;对应MSL段水力负荷分别为0.25、0.50及1m·3m-·2d-1时,MSL-1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39%、65.09%、45.56%,MSL-2平均去除率依次为61.51%、42.52%、31.32%.MSL-1脱氮性能明显优于MSL-2,而两者除磷效果区别较小.随着水力负荷增大,MSL对TP去除率依次降低,MSL-1对TP平均去除率最高为9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