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665篇
安全科学   272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402篇
综合类   1382篇
基础理论   25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Asi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has been unprecedented. While conventional economic indicators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sistently, indicator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ve been deteriorating,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future growth.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ingent on ensuring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ile simultaneously striving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We examine time trends of three efficiency indicators;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energy efficiency of economic production and carbon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for the five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in Asia in order to assess whet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lead to increase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an associated reduction in total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has decreased in all five countries. Results are mixed for energy and carbon efficiencies. Where increases in energy and carbon efficiency have occurred, they have been completely overwhelmed by absolute increases in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increases in the scale of economic activity.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study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food suppl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穗粒数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8.36%。侧条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侧条施肥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在39.1~67.8之间,显著高于FP处理的23.7。FP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高达174.2 kg·hm-2,侧条施肥各处理表观损失量在23.2~61.9 kg·hm-2之间。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93.
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选择投入产出要素对辽宁省2006-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对全省及各市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做出评价.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小幅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为1.1%,纯技术效率呈波动性增减,表明各城市尚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为0.996<1,未向最优规模靠近,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增长贡献率不高.  相似文献   
994.
清洁生产审核是实施清洁生产最有效的,也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清洁生产审核预评估和评估阶段提出可行的无/低费方案,并按照"边审核边实施"的原则对所提的无/低费方案加以实施,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以某化肥企业为例,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评估企业的产排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无/低费方案,并得以实施,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95.
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水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中,和尚头和定西35号的WUE相当,而定西35号的NUE最高。三个春小麦品种叶片NUE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整株水平的NUE与氮素水平负相关。施氮量对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瞬时WUE影响不显著,整株WUE与施氮量显著正相关。水氮耦合作用对春小麦NUE具有重要影响,整株NUE对水分条件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氮水平依赖性。春小麦品种氮素利用和水分利用两个生理过程之间存在"负偶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陈润生 《环境工程》2012,30(4):39-42
研究了一体式MBR长期不排泥运行的污泥特性变化,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因素对污泥增长特性、污泥颗粒粒径分布及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MLSS与MLVSS增加越快,膜污染加速,膜过滤阻力增加越快,但MBR中污泥浓度的增长、变化对出水COD的影响不明显;污泥平均粒径随SRT的延长而减小,实验结束污泥粒径最小值为0.6μm大于实验用膜的孔径0.2μm,表明混合液中的微细颗粒污泥未对膜通量的下降起决定性作用,膜表面污泥的沉积对膜通量影响更大一些,增加曝气强度可以明显改善MBR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好氧型微生物对低氧气浓度环境条件下煤吸附甲烷的降解效能,培养、分离、初步鉴定了高效降解甲烷的好氧型甲烷氧化菌。并在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解吸装置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低氧环境下甲烷降解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氧气浓度为0%、5%和15%三种条件下甲烷氧化菌的降解效能,通过对实验前后甲烷减少量,二氧化碳增加量,氧气减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浓度(0%~15%)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升高及降解时间的持续,甲烷的减少量可达130.5 cm3,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最高可达25.7 cm3,同时最多消耗69.0 cm3氧气;在无氧条件下,好氧型甲烷氧化菌的生理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最高仍然可以降解11.9 cm3的甲烷,生成二氧化碳3.5 cm3。  相似文献   
998.
光化学指数PRI(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是估算光能利用率LUE(Light Use Efficiency)的一种快速监测的有效指标,分析各种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前提.论文针对三种杭州湾典型湿地植物 [旱柳(Salix matsudan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芦苇(Phragm itescommunis)],实地观测了其光合作用及日变化,叶面积指数以及同步植被光谱.同时采用PROSPECT-SAIL模型模拟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从小到大变化时植被冠层反射率,分析LAI的变化对冠层PRI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植被在日变化上,芦苇,旱柳和柽柳的PRI和LUE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581 6,0.524 6和0.514 6;而对同一种植被在不考虑时间变化的条件下,PRI和LUE的相关性会有所减弱,对于LAI较小的冠层,PRI不能精确反映LUE;2)当LAI < 5时,冠层下土壤背景对冠层PRI影响较大,在不同土壤背景下,土壤亮度低的对冠层PRI影响较小;3)当LAI > 5时,土壤背景对冠层PRI影响较小,冠层自身的LAI才是影响PRI和LUE相关性的决定因素.因此,PRI和LUE关系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引入更精确的模型和参数,不断提高LUE估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9.
为分析流量对水力压裂钻孔起裂特征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注水流量水力压裂实验,得到了煤体起裂过程的孔壁压缩应变-水压曲线。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大使破裂形态趋于复杂,表现在裂缝的数目及宽度会变多增大,而原煤则更易于沟通原生裂隙;对于无明显节理的配比型煤,随着注水流量增大,孔壁应变速率和起裂压力均增高;对于含明显节理的原煤,孔壁应变速率及起裂压力变化具有一致性,但与流量变化不一致,原煤内部的节理会影响试块起裂行为,降低钻孔内能量积聚速率和煤体破裂强度。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钻孔起裂行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水力压裂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水力压裂中连续管内壁冲蚀磨损严重和连续管易失效的问题,基于液-固两 相流和冲蚀理论,建立了连续管内部砂砾冲蚀模型。采用Grant和Tabakoff模型求解砂 砾冲蚀速率,借助实验数据验证了CFD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连续管在不同弯曲 度、砂砾粒度、压裂液注入量、质量流量、压裂液粘度对连续管内壁的冲蚀特性。研究 表明:弯曲连续管比直连续管冲蚀磨损严重,且弯曲度对连续管内壁的冲蚀磨损影响较 大。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壁厚平均损失值和壁厚损失峰值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支撑剂固 体颗粒的粒度对连续管内壁的冲蚀磨损影响较大,粒度为40目时连续管冲蚀速率最大。 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连续管剩余寿命呈线性下降。随压裂液粘度的增加,连续管内壁冲 蚀速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