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51.
Land use in the Chittagong Hill Tracts (CHT) of Bangladesh had undergone changes over the past several centuries. The landscape, which was mostly covered with forest with interspersed shifting cultivation plots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onial period, ha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landscape with a blend of land uses. Overall, the forest area has gradually declined, while the area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and sedentary agriculture has expanded.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 was multi-directional. National forestry, land use, land taxation, population migration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a hydroelectric dam and roa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Shifting cultivation had inflicted little damage on the forest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pace of deforestation accelerated with the nationalization of forests which abolished tribal people's customary use and management rights to the forest, and allowed large-scale commercial logging both legally and illegally. The pace was further intensified by the policy encouraging population migration to CHT and construction of a reservoir on the Karnafuli River. Efforts were made to replace shifting cultivation with more productive types of sedentary agriculture. However, much change could not take place in the absence of secure land rights, supportive trade policies, and the required support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Locationally suitable land use evolved in areas where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were available and farmers were granted land title with the necessary extension services and credit facilitie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ly and economically sound land use in CHT.  相似文献   
52.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尾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垂直复合流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植物床选用美人蕉、菖蒲、茭草、芋头和象草混合栽种,采用石英砂为主体填料。实验研究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在停留时间为24h,水力负荷为0.4m3(m2·d)的运行条件处理效果较佳,在此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0个月,处理后的尾水主要指标达到(GBT189212002)标准。  相似文献   
53.
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心机液压振动台系统的设计思想、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前关于淡水湖泊冰盖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还鲜见报道.为阐明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其与冰盖盐度、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野外采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冰封期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探求微塑料在冰盖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盐度、叶绿...  相似文献   
55.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磷素赋存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2018年三峡水库低水位期(6月)、蓄水期(9月)和高水位期(12月)对库区内的典型一级支流——香溪河与神农溪回水区水质、水动力及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三峡水库内的典型支流在水库不同调度期时水体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及成因.结果表明,香溪河与神农溪库湾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49~0.168m...  相似文献   
56.
本文首先介绍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的现实意义,之后阐述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要点,以此强化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水平及其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7.
以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车间剩余污泥、上窑堆肥厂的堆肥堆料和桂林雁山镇森林土壤为菌源进行驯化,分离纯化并筛选得到2株能分别以壬基酚(NP)和双酚A(BP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株N-1和B-1。通过对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N-1和B-1菌分别为Cupriavidus(贪铜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通过两菌株分别降解NP和BPA的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降解动力学以及时间、温度、p 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菌N-1,B-1的最佳初始目标污染物质量浓度为5~10 mg/L,降解40 h,N-1去除率可达49.63%,B-1去除率可达62.34%。细菌N-1对NP的去除半衰期t1/2为41.44~48.02 h;B-1对BPA的去除半衰期t1/2为35.23~37.33 h。细菌N-1,B-1的最佳降解温度均为30℃,最佳p H值均在6.5~7.5之间,即两种细菌在中温、中性条件下对NP和BPA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提高管网地震监测点布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和动态分级法,提出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的动态分级优化布局模型。首先,利用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管段流量的影响系数,构建管段的影响系数矩阵,并利用信息熵确定管段权重;其次,标准化处理影响系数矩阵,通过聚类迭代提出供水管网地震流量监测点优化布局的动态分级方法,对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进行优化布置分级评定;最后,根据工程实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中的管线分类较为科学合理,地震监测点在供水管网上分布也比较均匀,而且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震时管网的监控效果和日常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不同煤层煤自然发火特征的异同性及规律,以淮南矿区1号、3号、6号、1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发火实验,对不同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周期、煤样70℃时放热强度和R70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煤层煤样自燃性由强到弱依次为:3煤>6煤>1煤>13煤;变质程度相近的4个煤层,3煤自然发火期最短,这与煤体中硫分和水分含量高有关;13煤变质程度较高,且前期放热强度、耗氧速率增长缓慢,其自燃性较弱;4个不同煤层煤的耗氧速率、CO,CO2产生率,以及C2H4/C2H6值随煤温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煤中CH4气体大量解吸出现于煤温60℃之前,煤中灰分在80~120℃开始逐渐吸热融化,解析和融化均会抑制煤氧接触并且减小煤氧反应放热总量。  相似文献   
60.
为了精确有效地提取声波法检测气井环空液位的回波周期,在分析环空中测试波的传播特征及基音周期检测的基础上,提出1种基于检测信号短时自相关函数(ACF)及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的液面回波周期提取方法;利用自主搭建的室内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初始环空压力下环空液位检测实验;对检测信号进行中心削波处理并计算ACF/AMDF,提取出液面回波周期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现场环空液位检测信号,提取其回波周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有效地用于提取环空液面回波周期;室内实验中,该方法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54%;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液面回波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及接箍反射波等,处理后的信号曲线在回波周期处峰值更加突出、集中,而在其他位置更加平滑,提高了对液面回波周期特征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