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7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7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216篇 |
综合类 | 602篇 |
基础理论 | 58篇 |
污染及防治 | 12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1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922.
构建3个微曝气(0.1 L/min)矿化垃圾反应器进行渗滤液处理,研究较长时期内不同水力负荷对矿化垃圾处理渗滤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反应器对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和氮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降低。在试验运行稳定阶段,水力负荷为28,42,56 L/(m3·d)时,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6%、56%;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0%、71%;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50%、45%。当水力负荷42 L/(m3·d)时出现NO-2-N累积现象,且水力负荷越大NO-2-N累积越严重。建议微曝气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渗滤液过程中水力负荷不宜大于42 L/(m3·d)。 相似文献
923.
924.
为了探究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干旱黄土水分入渗、蒸发和持水等水力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N2环境下经500 ℃热解2h制得玉米秸秆生物炭.选择H3PO4、NaOH和NH4Cl 3种溶剂,分别在2种浓度(1 mol·L-1和3mol·L-1)下通过浸渍改性法获得不同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系统表征了所有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孔隙结构、官能团和表面形貌等理化特性.选取每种玉米秸秆生物炭,分别在3个不同添加量(1%、2%和3%)下开展土壤水力特性试验,通过恒定水头法、土壤蒸发试验和水分特征曲线等,分析不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累计蒸发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显著降低土壤饱和导水率5.74%~46.69%,提高土壤体积含水量0.74%~37.33%,促进土壤水分蒸发,而相比改性前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降低0.63%~8.46%.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降低,累计蒸发量逐渐增大,体积含水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改性溶液浓度与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累计蒸发量和体积含水量均无相关性.研究可为提升陕甘黄土干旱地区土壤持水保水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5.
目的 给出多点激励振动试验中控制载荷的存在性判据,建立控制载荷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 从控制载荷数量与目标响应数量关系出发,通过传递函数矩阵及其增广矩阵的秩的大小关系比较,对多点激励振动环境试验中控制载荷的存在性进行研究,并针对当前多点激励试验中只控制多个点的幅值而不控制相互之间相位差的现状,对存在性结论进行修正,同... 相似文献
926.
927.
通过原位实验,对浅埋深黏土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地下水埋深介于145.9~173.6cm,地下水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值可达297.0cm,土壤含水率除表层外介于0.30~0.45cm3/cm3;NH4+-N和NO3--N在地面以下155cm含量最高为1.43,23.00mg/kg,超出背景值1.13,21.05mg/kg;包气带含水率近饱和条件下,粘土对氮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减弱,NH4+-N和NO3--N在1d内自地表迁移至155cm.浅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浅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28.
浅析振动环境中典型电子产品的损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电子装备结构特点及冲击振动环境影响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损伤机理与模式,以某型雷达装备为试验对象,选取该装备某型组合体与电路板进行冲击振动与扫频振动试验,分析了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损伤的一般规律。试验表明: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损伤不仅与振动类型及幅值有关,也与其自身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9.
谭绍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2)
本文指出了现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的理论依据,建立了完整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30.
南亚热带两座不同水文动态的水库浮游植物的功能类群演替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名。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生境特征,分析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代表的S1功能类群与薄甲藻(Glenodinium sp.)代表的Y功能类群在6、7月份相对稳定水体中共同占优势,是南屏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演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枯水期则主要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适应混合水体的C+D+P功能类群为优势群落。竹仙洞水库中几乎全年以C+D+P功能类群占优势,推测是因为竹仙洞水库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利于耐冲刷的功能类群的生长。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水力滞留时间、降雨量和正磷是影响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而竹仙洞水库则是水力滞留时间和降雨量。两座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两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及演替趋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