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51篇
安全科学   49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1篇
综合类   1682篇
基础理论   435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305篇
灾害及防治   1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541.
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LMDI)法对1995—2008年上海市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 结果表明,产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上海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贡献率为67.6%. 进一步分析显示,上海市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但由于传统的工业节能改造的潜力有限,近年来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速度逐渐放缓,其对碳强度减排的贡献趋于减少.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次要原因,贡献率分别为18.2%和14.2%. 但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这2个因素有望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出持久的贡献.   相似文献   
542.
以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为例,试验研究了交替冻融对土壤溶解性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5次交替冻融后(在-20和20 ℃进行冻融处理),黑土浸提液的ρ(CODCr)下降了36%,水稻土浸提液上升了8%,暗棕壤浸提液未出现明显变化;黑土浸提液的ρ(NH4+-N)下降了22%,水稻土浸提液上升了84%,暗棕壤浸提液未出现明显变化;黑土和暗棕壤浸提液的ρ(NO3--N)分别上升了1.3和1.1倍,而水稻土未出现明显变化.土壤浸提液ρ(CODCr),ρ(NH4+-N)和ρ(NO3--N)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氧水平,有氧条件下浸提液的ρ(CODCr)和ρ(NH4+-N)降低而ρ(NO3--N)升高,缺氧条件下则相反.土壤浸提液的ρ(TN)主要取决于土壤C/N,冻融后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浸提液的ρ(TN)分别上升了30%,35%和39%.   相似文献   
54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gorithm for rapid and accurate burn mapping that is applied here to the forest fires occurred in Galicia (northwest Spain) in August 2006, when nearly 930 km2 were almost entirely burned over the course of eight days. The algorithm synergistically combines remotely-sensed reflectance and active fire data as measured by the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sensor on board Terra and Aqua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atellites. Burned area data collected from this work was compared to official fires statistics from the Spanish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to perimeters that were derived using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In a later step, burn patches area analyzed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National Forest Map (1:50,000) and som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ools.  相似文献   
544.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和世界各国低碳发展指标的强力约束,研究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和关联性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交通体系、消费方式、碳汇发展和制度创新等。尝试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我国一些主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潜能,以期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促使我国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545.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风险分级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该方法利用由美国环保局(USEPA)开发的多介质、多路径、多受体风险评价模型(3MRA)中用于描述污染物在地下水迁移的EPACMTP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计算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I,利用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模型(DRASTIC模型)计算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指数DRASTIC。并以I和DRASTIC为风险分级指标,以MATLAB聚类分析为方法,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分级。以北京市2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利用建立的风险分级方法,可将这22个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从高到低分为4级,并且大部分填埋场属于风险级别较低的3、4级。表明该风险分级方法可行、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6.
基于辽宁省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徐文铎的湿度指数(HI)分析辽宁省近40年(1967-2006年)气候-植被指标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就辽宁省区域平均值而言,WI指数呈升高趋势,每10年增加幅度为2.47℃·月,CI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幅度为2.31℃·月,HI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较WI和CI明显,从气候—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看,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et Zuccarini、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等不利,而对油松Pinu stabulaeformis Carr、栓皮栎Quercus vari abilis Blume等树种有利。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温暖指数界限呈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表明暖温带落叶阔叶疏林带的适宜面积增加,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的适宜面积减小;HI指数减小并且向东移,表明随着指数带的北移和东移缩小限制了原有针叶树种的生长,而对栎树Phytophthora ramorum等阔叶树种有利。  相似文献   
547.
为了探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西藏的生态整体性特征,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I)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现代化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2004年西藏生态现代化指数为50,在全国排名为3位,较2000年的排名16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态进步指数、经济生态化指数好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但社会生态化指数落后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人均SO2排放与新疆、广西相同,但高于内蒙古和宁夏;1980—2007年西藏现代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平均水平和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1996—2007年西藏区域环境水平呈"W"型变动态势。资源转化率和水污染指数呈"N"型不稳定变动,生态保护指数和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支持系统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观。因此,西藏应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西藏生态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资产、生态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胁迫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依据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和高寒草甸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生态地区生态区划,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的生态重建途径。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升生态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48.
深圳湾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至11月对深圳湾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5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66种、夏季72种、秋季54种、冬季50种,其中硅藻门36属108种,甲藻门14属36种,绿藻门3属3种,蓝藻门2属3种。优势种共有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r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 3种:春季1种、夏季1种、秋季1种、冬季2种,优势种群由春夏季的湖沼圆筛藻演替至秋季的中肋骨条藻、冬季的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4季均出现的种类共有9种,其中硅藻8种,甲藻1种,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在13~31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12~0.35,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1.724和0.001~0.306,群落结构较脆弱。细胞密度在1.25×107~217.90×107 cells.m-3,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属季节单峰型变化,与一般亚热带春、秋季出现密度高峰不一致,这与深圳湾陆源营养物质的扰动有关,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四类水,因此,该海域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富营养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p〈0.01,n=36,双尾),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1(p〈0.05,n=36,双尾),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深圳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已趋于单一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极为脆弱。  相似文献   
549.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级市外,属于省级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应用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整体承载状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50.
长江口浮游植物分布情况及与径流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峰华  伍玉梅  樊伟  沈新强  王云龙 《生态环境》2010,19(12):2934-2940
利用2004—2008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共10个季度月航次调查资料,结合同时期长江口径流量的数据,研究了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受长江径流影响的关系。分布情况的结果显示:同一年中,夏季调查航次鉴定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多于春季的种类数;浮游植物数量的基本趋势逐年增加,其中2008年调查航次的浮游植物数量急剧暴发;同时生物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对浮游植物与长江口径流量的关系分析得到:拟合长江口5、8月平均径流量与对应调查航次的浮游植物数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径流量与浮游植物多样度呈负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径流量与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关系都明显显著。其中长江口径流量的输入对优势种尤其是近岸低盐性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江径流把大量的N、P等无机营养物质携带入海,导致长江口水域严重富营养化,造成长江口海域的局部区域频发赤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