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496篇
废物处理   216篇
环保管理   469篇
综合类   1040篇
基础理论   102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183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991.
我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我国燃煤电厂(不含港、澳、台数据,下同)的燃烧技术及颗粒物控制技术分类,建立了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计算方法. 利用该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量及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我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量自2000年起持续增加,于2005年达到最高值(375×104 t),其中PM10、PM2.5排放量分别为237×104、129×104 t;此后逐年降低,2010年降至166×104 t,其中PM10、PM2.5排放量分别降至126×104、85×104 t. 随着静电除尘及湿法脱硫的普及,颗粒物中PM2.5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34.3%升至2010年的51.2%. 我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地区分布不均衡,2010年内蒙古、山东、河南、江苏、山西和广东六省区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 PM2.5排放因子也因各省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不同而产生差异,其中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35~0.75、0.27~0.90 kg/t. 从机组规模影响来看,单台容量在30×104 kW以下的燃煤机组是粗颗粒(PM>10)的主要来源,而在30×104 kW以上的燃煤机组对PM2.5排放贡献(64.6%)较大,这主要与这类燃煤机组静电除尘和湿法脱硫的安装比例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程轲  王艳  薛志钢  田宏  易鹏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9):1369-1374
为评估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燃煤电厂大气Hg(汞)减排的影响,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对燃煤电厂大气Hg排放量进行了估算,通过设计不同发展情景,对排放标准实施条件下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减排量(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不同能耗情景下,预计2015年燃煤电厂的煤炭消费量为18.5×108~20.3×108 t,2020年煤炭消费量可达19.7×108~22.5×108 t;GB 13223─2011实施后,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包括ESP(静电除尘器)、FF(袋式除尘器)、WFGD(湿法脱硫)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应用比例亟需提高,控制设施面临提效改造,主要控制技术组合SCR+ESP+WFGD在2015年和2020年的应用比例将达到40%、75%;改造后技术组合FF+WFGD、ESP+WFGD、SCR+ESP+WFGD可分别实现90%、85%、80%的脱Hg效率. 由此可为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排放带来巨大的协同减排潜力,与2010年约119 t的排放水平相比,2015年和2020年在低能耗情景下,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减排幅度可分别高达38%和39%. 为进一步提高燃煤电厂大气的Hg减排量,建议逐步推广应用活性炭喷射(ACI)等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呈现不安全状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四川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四川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c household waste (OHW) was performed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the waste-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model EASEWASTE. The focus was on home composting of OHW in Denmark and six different home composting units (with different input and different mixing frequencies) were modelled. In addition,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was modelled as alternatives to home composting.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ome composting were identified as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load) and the avoided emissions in relation to the substitution of fertiliser and peat when compost was used in hobby gardening (saving). The replacement of fertiliser and peat was also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ost sensible parameters,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ave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benefit. Many of the impact categories (especially human toxicity via water (HTw) and soil (HTs)) were affected by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the incoming OHW.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ompost were below the threshold values for compost used on land and were thus not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a problem. The GHG emissions were, on the other hand, depend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osting units. The frequently mixed composting units had the highest GHG emissions.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of the home composting scenarios were in the order of −2 to 16 milli person equivalents (mPE) Mg−1 wet waste (ww) for the non-toxic categories and −0.9 to 28 mPE Mg−1 ww for the toxic categories. Home composting performed better than or as good as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in several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categories. One exception was the global warming (GW) category, in which incineration performed better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based on fossil fuels.  相似文献   
995.
何北奇 《化工环保》2012,40(5):555-559
针对IGCC电站烟气排放ρ(NOx)不达标的问题,分别采用燃气轮机注氮脱硝和余热锅炉(余热蒸汽发生器,HRSG )SCR脱硝技术降低烟气的NOx排放量。介绍了两种技术的原理,比较了两种技术的脱硝效果、运行成本及技术特点。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安装了注氮设备的燃气轮机可以控制排气的ρ(NOx)小于90 mg/m3,但每年的运行成本较高(达2 250万元);在余热锅炉中安装SCR脱硝设备,性能测试数据符合设计要求,SCR出口ρ(NOx)小于50 mg/m3,且每年的运行成本较低,仅为422万元。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机械加速澄清—重力式过滤—离子交换—除碳—高效反渗透” 工艺处理某电厂废水,将反渗透产水作为冷却塔补水。运行结果表明:弱酸阳离子交换器出水碱度≤0.10 mmol/L、硬度≤0.02 mmol/L、浊度≤0.2 NTU,满足高效反渗透对进水水质的要求;高效反渗透产水浊度<0.1 NTU,CODMn≤0.08 mg/L,硬度≤1.12 mg/L,碱度≤8.40 mg/L,ρ(总铁)<10 μg/L,ρ(总硅)<0.5 mg/L,电导率<45 μS/cm,出水水质满足回用要求。针对该系统存在的自用水率高、过滤器污堵以及水量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煤电厂汞的3种排放形态,分析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如燃烧添加剂技术、吸收剂喷射技术、稳定剂固汞防溢技术、络合剂絮凝脱汞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即燃煤煤质、运行工况、脱汞后副产物等,为我国电力行业汞污染控制及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导致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温度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所致。为此,提出了减小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温度偏差的方向及措施,为燃煤电厂除尘器入口烟道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了环境安全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我国能源利用给环境安全带来的影响。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研究了微电网技术发展,重点探讨了微电网产生背景、定义演化过程和微电网发展优势。研究指出,微电网技术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形成一个环境安全高效灵活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15—2018年四川盆地内18个城市的6种污染物逐日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同期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3个区域6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各个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O3在盆地中西部污染较重,PM2.5和PM10在德阳、成都、眉山、内江、自贡一带污染较重,在广元和巴中污染较轻,SO2在巴中、南充、绵阳、德阳一带污染较轻,在广元和盆地中南部污染较重;②NO2平均浓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O3呈增加趋势,而CO、PM2.5、PM10、SO2均呈减小趋势;③CO、NO2、PM2.5、PM10、SO2呈"夏低冬高"的特征,O3则相反,CO、NO2、PM2.5、PM10均表现为"双峰双谷"型,O3和SO2则表现为"单峰"型;④偏东风有利于CO、NO2、PM10、PM2.5的稀释扩散,偏北风有利于O3、SO2的稀释扩散;⑤6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与气压、气温、24 h变温、24 h变压、相对湿度、10 m风速、700 hPa散度、850 hPa高度显著相关.风速、相对湿度、混合层高度、逆温层平均高度的增加有利于大多数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