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54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翻堆频率对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H_2S和NH_3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对H2S和NH3排放的影响,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玉米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组翻堆频率不同的处理(每周2次,2周1次,2周1次和不翻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翻堆频率的变化对H2S的排放影响不大,对NH3的排放有显著的影响,翻堆频率过高会增加NH3的累积排放量,翻堆频率过低虽然能降低NH3的累积排放量,但会影响到堆肥产物的腐熟。综合厨余垃圾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2S和NH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毒性检验,在实验条件下,翻堆频率设为每周1次在堆料腐熟的基础上对H2S和NH3减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2.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紧密相关,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如何利用水分,以及这些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水分利用模式有何变化,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地区,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以使植物有效吸收利用水分,维护生态环境不致恶化,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植物水分来源的原理以...  相似文献   
133.
板式生物滴滤塔高效净化硫化氢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用营养液分层喷淋、pH分别在线控制(pH 2.5、 4.5、 6.5)的板式生物滴滤塔(plate type-biotrickling filter, PTBTF)净化H2S废气,考察PTBTF于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对H2S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TBTF系统在14 d内即完成挂膜,对浓度为188.6mg·m-3的H2S去除率达到100%;在进口浓度100~1000mg·m-3、空床停留时间(EBRT)28~4 s的条件下,H2S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当H2S去除率≥90%时, PTBTF系统的最大去除负荷随EBRT(3.3~6 s)的增加而增大,EBRT 6 s的最大去除负荷达到1019.0g·(m3·h)-1;上、中、下3层填料对H2S的去除负荷随进口H2S负荷的波动呈显著变化;通过荧光染色观察填料上的细胞数,发现在挂膜阶段微生物数量增长明显,第125 d上层、中层和下层填料上的菌落数(以干填料计)分别达到了1.29×107、 5.47×108和1.07×109个·g-1;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可见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的优势菌分别为杆菌和丝状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初步揭示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通过对产物的分析,确定该PTBTF系统降解H2S后主要产生SO2-4和单质硫.  相似文献   
134.
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产氢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海藻酸钠做包埋材料制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可以在不同浓度豆制品废水中进行光照放氢。豆制品废水COD浓度在7560—12600mg/L时,可以维持稳定产气260h以上,平均产气率为146.8—351.4ml/(L·d),气体中H2含量在60%以上,废水COD去除率为62.3%─78.2%;当废水COD浓度在1260—5040mg/L时,可以维持产气93h,平均产气率为120.7—140.oml/(L·d),气体中H2含量在75%以上,废水最终COD去除率为41%─60.3%。  相似文献   
135.
SW型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爱玲  郭斌  杨景亮  何强 《环境科学》1994,15(6):38-40,46
以硫酸烧渣为主要原料制备SW型脱硫剂,并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半水煤气、葡萄酒厂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和焦炉煤气、水煤气中的H2S进行了工业脱硫试验,经半年以上运行证明,可使其H2S含量从3000-5000mg/m^3降为20mg/m^3以下(符合国家标准),当脱硫剂工作硫容达30%时可返回硫酸生产中,再生周期一般为3个月,其主要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36.
采用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在模拟太阳光下活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ROX—吸附去除生成的砷酸根.结果表明,光助MIL-101(Fe)(250mg/L)活化氧化剂H2O2(1.0mmol/L)体系可在120min内实现95.27%的ROX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砷酸盐(As(Ⅴ))会吸附在MIL-101...  相似文献   
137.
卤素类阻燃剂的阻燃基础理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从阻燃化学反应,化学键能,热传递和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勖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38.
SO2在Co—Mo/AC催化剂上的还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守军  刘振宇 《环境化学》1999,18(6):519-525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2/SO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催化剂在SO2+2H2→S+2H2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温度300℃,H/SO摩尔比为3,空速6000L;kg^-1.h^-1条件下,生成硫的产  相似文献   
139.
The nuisance impact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wastewater pumping stations is a major issue of concern to China. Hydrogen sulfide and ammonia are commonly the primary odor and are important targets for removal. An alternative control technology, biofiltration, was studi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unit systems packed with compost in terms of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emissions treatment, and to establish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a full-scale conceptual design. The laboratory scale biofilter packed with compost was continuously supplied with hydrogen sulfide and ammonia gas mixtures. A volumetric load of less than 150 gH2S/(m^3.d) and 230 gNH3/(m^3.d) was applied for about fifteen weeks. Hydrogen sulfide and ammonia elimination occurred in the biofilter simultaneously. The removal efficiency, removal capacity and removal kinetics in the biofilter were studied. The hydrogen sulfide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was very high above 99%, and ammonia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bout 80%. Hydrogen sulfide was oxidized into sulphate. The ammonia oxidation products were nitrite and nitrate. Ammonia in the biofilter was mainly removed by adsorption onto the carrier material and by absorption into the water fraction of the carrier material. High percentages of hydrogen sulfide or ammonia were oxidized 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olumn. Through kinetics analysis,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did not hinder the hydrogen sulfide removal.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drop and gas velocity for the biofilter and Reynolds number, non-Darcy flow can be assumed to represent the flow in the medium.  相似文献   
140.
川东北三高气田钻完井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三高(高压、高产、高含硫)气田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以及三高气田钻完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区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三高气田钻完井过程中可能诱发事故的特殊因素,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