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以武汉动物园猩猩馆为例,进行了塘-湿地组合系统对城市旅游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在线截控作用研究.22场的降雨径流监测结果表明,由沉淀池、塘、一阶湿地和二阶湿地组成的系统对污染物表现出良好的持留能力.在2005年6月26日的暴雨连续流事件中,径流流速由系统入口处的65.5 cm·s-1降至系统出口处的17.7 cm·s-1,径流总量由213.4m3降至31.9 m3,TSS、CODCr、TN、TP的浓度分别由161mg·L-1、226.9mg·L-1、17.0 mg·L-1、0.99mg·L-1降至98.8 mg·L-1、52.8 mg·L-1、4.16mg·L-1、0.41 mg·L-1,颗粒物的体积平均粒径由312μm降低至23.9μm,系统对TSS、CODCr、TN和TP的持留率分别达到92.9%、96.0%、85.7%和80.9%.在2005年7月10日的间断流事件中,整个系统出口无地表径流输出,污染径流全部为塘-湿地组合系统截留.塘-湿地组合系统通过在线截留、缓冲和存储作用,对不同源区降雨径流的产流时间、流速和流量具有多重调控作用,延长了污染物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使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颗粒物的粒径逐级得到降低,减少了污染负荷的输出.  相似文献   
212.
Transform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through the SCR system in power plant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s are now identified as the largest source of mercu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speculation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system for reduction of NOx can also prompt the oxidation and removal of mercury. In this paper, tests at six full-scale power plants with similar type of the SCR system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CR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R system can achieve more than 70%-80%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ry and enhance the mercury removal ability in these units. The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ry in the SCR system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coal properties and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CR systems. The content of chloride in the coal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oxidization process and the maximum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ry is found when chloride content changes from 400 to 600 ppm. The sulfur content i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ry.  相似文献   
213.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奉节地区草堂河、梅溪河和大溪河三条支流为研究区域,对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库区支流的非回水区和回水区(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附石藻类组成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支流共发现附石藻类103种,隶属4门45属,非回水区67种,隶属3门34属,回水区82种(常年回水区64种,变动回水区41种),隶属4门34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扁圆卵形藻、普通等片藻、锉刀布纹藻和巨颤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普通等片藻、高山立方藻和颗粒直链藻;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和扁圆卵形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巨颤藻、岩栖颤藻、美丽颤藻、尖针杆藻、丝藻、优美平裂藻和小颤藻,表明非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显著,而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较小;非回水区不同时期优势藻种无明显差异,在非蓄水期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优势种属差异相对较小,而蓄水期差异较大.冗余(RDA)分析表明,附石藻类组成变化是温度、电导率(SPC)、p H、总氮(TN)和总磷浓度(TP)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点优势藻种细胞密度变化主要受氮、磷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库区不同水文情势不仅影响支流水体环境,而且对底栖藻类组成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4.
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水文水资源效应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W EP-L),模拟了不同下垫面条件情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量,初步得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了局部水循环和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加强了水循环的垂向过程,引起地表截留量、土壤入渗量、土壤蒸发量以及补给地下水量增加;削弱了水循环的水平过程,引起地表径流量和河川基流量减少,壤中流微弱增加;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狭义水资源量减少,但有效蒸散(发)量增加,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大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5.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采用分散方法,从源头削减雨水和控制污染物迁移的高效LID措施。从水文效应、水质处理及模型建立三方面回顾了国外生物滞留池的研究现状,对生物滞留池用于国内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展望如下:在满足水量负荷下对溶解性N和颗粒悬浮物去除的研究;生物滞留池长期运行稳定性研究,包括填料的二次污染和自然再生等;生物滞留池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的研究必须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减少试验周期和优化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216.
降水与氮沉降变化对草地关键氮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氮循环过程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和适应特征,为最终调节氮素转化过程,提高草地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其生态环境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不同水分、氮素以及水氮耦合作用分别对植物氮库、土壤氮库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这些条件变化下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氮变化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17.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体系等其它环境因子间接地影响植物入侵。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入侵群落的初级生产量、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群落的可入侵性。今后应当着重从群落水平,结合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植物类群对二氧化碳的响应,为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18.
文章利用OMI卫星全球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Level3级产品数据,研究分析了河南省2006年-2015年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10年大气对流层平均NO2柱浓度为15.38×1015 molec/cm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2014年起出现了大幅回落;NO2柱浓度月均值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NO2柱浓度的季节均值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河南省NO2柱浓度空间分布不均衡,自西南部至东北部逐渐增加,其中东北部为NO2浓度高值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2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uture flows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Connecticut and Merrimack rivers within Massachusetts. The study applies two common climate projections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4.5 and RCP 8.5 and downscaled gridded climate projections from 14 global climate models (GCMs) to estimate the 100‐year, 24‐h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for two future time‐periods: near‐term (2021–2060) and far‐term (2060–2099). 100‐year 24‐h precipitation events at near‐ and far‐term are compared to GCM‐driven historical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uring a base period (1960–1999) and results for RCP 8.5 scenario show average increases between 25%–50% during the near‐term compared to the base period and increases of over 50% during the far‐term. Streamflow conditions are generated with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here downscaled climate projections are used as inputs. For the near‐term, the medians of the GCMs using the RCP 4.5 and RCP 8.5 suggest 2.9%–8.1% increases in the 100‐year, 24‐h flow event in the Connecticut and an increase of 9.9%–13.7% in the Merrimack River. For the far‐term, the medians of the GCMs using the RCP 4.5 and RCP 8.5 suggest a 9.0%–14.1% increase in the Connecticut and 15.8%–20.6% for the Merrimack River. Ultimately,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can be used as a guidance for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s on the Connecticut and Merrimack River floodplains.  相似文献   
220.
陈香月  丁建丽  王敬哲  葛翔宇  梁静 《环境科学》2019,40(11):4824-483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描述了气溶胶对光的衰减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大气污染程度.本研究以2000年~2015年长时间序列MOD09A1数据为本底,在生成查找表的基础上,采用深蓝算法(DB)对艾比湖流域2000年~2015年Landsat TM/ETM+/OLI数据进行AOD遥感估算,分析艾比湖流域AOD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环境变量选用随机森林模型(RF)对AOD进行预测及因子贡献度排序.结果表明:①艾比湖流域AOD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AOD值春季(0. 414)夏季(0. 390)秋季(0. 287),其中春季变化幅度最大.②艾比湖流域平均AOD为0. 374,年际变化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在2010~2015年间AOD增加较快,年际增幅达到32. 32%,表明该流域近15年间的大气污染不断加剧,近5年尤甚.③艾比湖流域AOD空间分布从艾比湖北部到南部呈阶梯式上升变化,其中,精河县污染最为突显,AOD值达到0. 483.④RF模型对AOD的预测效果较好,R~2=0. 866,RMSE=0. 042,其中蒸散发对艾比湖流域AOD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