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o use stabilized nanoparticles(NPs) in water as disinfectants over a very long period, the amount of coating agent(for NP stabilization) needs to be optimized. To this end,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with two different coating densities of tri-sodium citrate(12.05 and46.17 molecules/nm~2, respectively), yet of very similar particle size(29 and 27 nm, respectively)were synthesized. Both sets of citrate capped NPs were then separately impregnated on plasma treated activated carbon(AC), with similar Ag loading of 0.8 and 0.82 wt.%, respectively. On passing contaminated water(containing 10~4 CFU Escherichia coli/m L of water) through a continuous flow-column packed with Ag/AC, zero cell concentration was achieved in 22 and 39 min, with Ag-NPs(impregnated on AC, named as Ag/AC) having lower and higher coating density, respectively. Therefore, even on ensuring similar Ag-NP size and loading,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citrate coating density in Ag/AC.This is observed in lower coating density case, due to both:(i) higher Ag~+ ion release from Ag-NP and(ii) stronger binding of individual Ag-NPs on AC. The latter ensures that, Ag-NP does not detach from the AC surface for a long duration. TGA-DSC shows that Ag-NPs with a low coating density bind to AC with 4.55 times higher adsorption energy, compared to Ag/AC with a high coating density, implying stronger binding. Therefore, coating dens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achieving higher antibacterial efficacy, translating into a faster decontamination rate in experiments, over a long period of flow-colum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52.
沿海钢结构设施的防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沿海钢结构设施的腐蚀情况及目前常用防腐涂料的性能,优选了3种重防腐涂料——环氧富锌底漆、环氧玻璃鳞片中间漆、聚氨酯面漆。讨论了环氧树脂、锌粉、玻璃鳞片、聚氨酯改性树脂的选择方法,并提出了适合涂料涂装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3.
汽车涂装废水除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汽车涂装废水进行除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氢氧化钙300mg/L,pH控制在11.0左右时,镍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5%,出水完全满足《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  相似文献   
54.
以8种船用电子设备防腐涂层为研究对象,开展西沙户外暴露试验和氙灯光老化试验。从外观评级、光泽度、色差3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与对比分析,探讨了涂层材料在2种试验条件下的老化现象及其差异性,研究了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老化特征及老化原因。结果表明,参试涂层体系西沙户外2 a的老化程度高于氙灯光60 d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55.
盐酸掺杂聚苯胺粉体表面包覆合金镀层电磁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掺杂聚苯胺粉体作为电损耗吸波材料,存在磁损耗差的特点,吸波频带较窄。采用了化学镀的方法在盐酸掺杂聚苯胺粉体表面包覆磁性合金镀层,研究镀后粉体电磁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镀后粉体与原始粉体相比,磁性能有明显改善,但可能镀覆处理过程中粉体掺杂结构遭到破坏,镀后粉体电性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6.
涂层老化评级方法标准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实施的GB/T 1766-2008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指出起泡等级的数值设置在装饰性涂层综合评级体系中不合理,标准对起泡的要求太低;同时保护性涂层综合评级中对起泡的危害也不够重视。在综合评级的低等级和高等级评价中,对剥落与生锈的要求尺度不统一,低等级对小锈点比较宽容,高等级对大锈点的要求却较严格。标准在确定生锈、开裂、起泡等单项等级时要求不细,给单项等级评定造成困扰。另外,开裂、起泡单项等级的评定指标未量化,不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氟碳涂层体系在我国水环境中防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曝露试验,获得氟碳涂层体系在我国淡水、海水和盐湖水环境中4年腐蚀结果,总结了它们的腐蚀行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下的曝露试验,还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盐雾试验和紫外光老化试验结果,都表明氟碳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水性;水气渗透性试验也表明氟碳涂层具有较低的渗水率;氟碳涂层虽具有低的表面能,但在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其抗水生物附着性能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58.
多频管中电流法通过计算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来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的状态,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丘陵山地的埋地输油气气管道,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分布电容、管道分布电感在GDWFF处理软件中对防腐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管道分布电感是关键参数.为此,修正了多频管中电流法评价软件给出的管道分布电感推荐值,并采用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评价结果更符合山地实际.  相似文献   
59.
难熔金属表面高温防护涂层研究进展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难熔金属五大高温防护涂层体系的发展现状,即生成保护性氧化膜的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贵金属涂层、生成保护性氧化膜的合金涂层、惰性氧化物陶瓷涂层以及玻璃陶瓷基复合涂层,总结了这些涂层的高温防护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失效机制。基于单一的传统高温防护涂层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高比冲姿、轨控火箭发动机以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对高温防护涂层提出的抗超高温氧化性能、优良的抗热震性能、良好的抗热冲刷(烧蚀)性能以及长服役寿命等性能需求的现状,简要介绍了过渡族金属的硼化物、碳化物等几种潜在的新型高温防护涂层材料体系,以及相应的涂层制备方法,这些新型涂层体系的发展有望满足现代宇航工业难熔金属热端部件的高温防护需求。  相似文献   
60.
轻型汽车和汽车塑料配件涂装工艺过程的VOCs组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集和分析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轻型汽车和汽车塑料配件涂装工艺过程的VOCs样品,识别了上述两个行业不同涂装工艺过程的VOCs组分特征.结果表明:芳香烃(56.4%~75.5%)和OVOCs(11.0%~35.7%)为轻型汽车涂装工艺占比最大的两种VOCs组分;烷烃和烯炔烃在烘干工艺所占比重要高于喷涂工艺;1,2,4-三甲苯为电泳和面涂烘干工序的主要VOCs组分,间/对-二甲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分别为中涂、面涂和中涂烘干工序的主要VOCs组分.汽车塑料配件涂装工艺不同工序的VOCs组成相似,芳香烃(53.3%~58.3%)和OVOCs(40.9%~45.8%)为主要VOCs组成,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为主要VOCs组分.不同废气治理设施对汽车塑料配件涂装工艺VOCs组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活性炭吸附治理设施处理后的主要VOCs组分为甲苯、乙苯和邻二甲苯等芳香烃组分,水喷淋治理设施则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等OVOCs类组分.通过与其他研究对比,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作为原辅料和废气中的主要组分之一,在以往研究中并未识别出来,表明针对测试对象的原辅料与工艺信息的现场调研是开展VOCs组分特征及成分谱研究的基础工作,建议未来该方面研究加强对前期调研工作的重视.此外,建议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给VOCs成分谱研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