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安全科学   412篇
废物处理   106篇
环保管理   2006篇
综合类   2256篇
基础理论   69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155篇
社会与环境   1396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螺旋藻废水主要来源于采藻废水、报废培养基、池子冲洗水三部分,采藻废水占70%以上,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BOD5、pH。据预测,当年产量达600吨干藻粉时,不到1年,程海的总磷将由现在的Ⅲ类标准值降为Ⅳ类,到2000年将降为Ⅴ类。因此必须改革采藻工蕊,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加强绿化,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12.
从世界大河流域开发实践构想长江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的多种模式,研究可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存在问题。借鉴其经验教训,探讨充分有效开发长江流域的模式。提出“突出重点,综合利用,高效运作,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力争把长江流域建成我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和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沿江产业带。  相似文献   
813.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产生的客观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述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动力机制,最后提出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理性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81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中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验基地,本文对实验区如何按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制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15.
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客观因素)、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政策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16.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合作,另一方面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全球化进程中这种强弱群体的分化,实质上是一个“分裂的全球化”。它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全球化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目标。只有解决分裂的全球化,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17.
三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与行为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念探讨向实践操作延伸的必由之路,也是进行社会行为选择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生活、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后,提出应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简称“三生共赢”)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目标和评价准则,并从理论上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18.
Can development occur without running down natural resources in an unsustainable way? The concept of natural capital offers a way for those with divergent views (ecologists and economists for example) to discuss this difficult question. Four aspects are examined in detail. First,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facilit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from forestry. Then examples from (eco)tourism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 and limits –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cept. Measurement issues for natural capital are then consider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concept is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strategy in fragile lands, where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likely to be most severe. Som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olicy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819.
At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 world leaders agreed that eliminating un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overriding objectiv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hieving that objective should have been a major priority for the WSSD Plan of Implementation. Increases in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we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trends. Unfortunately, the negotiators of the Plan pai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lessons from 10 years of discussions about the concepts, the available policies and tool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the impacts of those policie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political commitment of countries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Despite a promising proposal for a new ten-year work programme aimed at bridging the gap implementing the Agenda 21 commitments from Rio, Summit negotiators produced barely more than a muted echo of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ast which have yet to be taken seriously enough by the world's leaders in a comprehensive intergovernmental strategy. In the ten-year review of progres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PAC), governments quickly skipped past the critical work of examining why things are getting worse, avoiding the task of identifying the obstacles (which in some cases were themselves) and in turn avoiding the commitment to time-bound measurable targets. If nothing else, the WSSD demonstrated that a global strategy to achieve SPAC will come not from a UN consensus of world leaders but from a strategic alliance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s, civil society and others with a vision beyond the next election cycle.  相似文献   
820.
区域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协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主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持续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和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综合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能力,为科学决策和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为在区域持续发展中利用生态学方法、时序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区域持续发展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应该注意到,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本文主要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探讨建立区域持续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