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钻同位素表明错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Th/U)比值为4.21,第二阶段为3.82=0.22。[CuCl2]是氨基络合物迁移的主要形式(α=75%),少量以[CuCl3]2形式搬迁(α=25%)。强调压力在隐爆角砾岩化发生前后的变化对成矿意义影响尤大。厘定了主成矿年龄在97.1~98.8Ma,最后提出了隐爆角砾岩-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2.
云南个旧锡矿床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出发,依据矿石光片鉴定及鲕状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岩浆热液成矿和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既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又有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43.
An activated semi-coke with industrial-scale size was prepared by high-pressure hydrothermal chemistry activation, HNO3 oxidation and calcination activation in proper order from Inner Mongolia Zhalainuoer semi-coke, which is rich in resource and cheap in sale.SO2 adsorption capacity on this activated semi-coke was assessed in the fixed b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170℃, space velocity range of 500-1300 h^-1, SO2 concentration of 1000-3000 ppmv, and N2 as balance. The surface area, elemental and proximate analysis for both raw semi-coke and activated semi-cokes were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ed semi-coke has a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sulfur dioxide than the untreated semi-coke. This may be the result of increase of surface area on activated semi-coke and surface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with basicity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to result of FTIR, it is known that group of-C-O-C-may be active center of SO2 catalytic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semi-coke.  相似文献   
44.
宁蒗地区铜厂河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外接触带玄武岩系热液型铜矿床 ,其主要含矿、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 (P2 β)与黑泥哨组 (P2h)玄武岩系 ,主干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体系。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 ,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 (南盘 ) ;NE向F2 、F3 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通过对矿区铜矿的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及成矿热液演化特征探讨 ,建立了铜厂河铜矿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5.
水热处理为纤维素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就水热处理技术的特点、水热条件下纤维素的降解过程进行了介绍,并着重综述了纤维素废弃物水热制H2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纤维素及其废弃物的水热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不同比例湿解产物在土壤中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经湿解工艺处理后的园林废物与土壤按1:3、1:5和1:10(湿质量)3种比例均匀混合作为实验物料,同时以自然土壤作为参照,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湿解产物在土壤中的物质变化以及腐熟度。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3种比例混合物料的温度均接近于土壤对照样的温度,稍低于环境温度;pH值均略呈碱性,并随土壤浓度的增加而接近土壤对照样的pH值;ω(C)/ω(N)比、ω(水溶性有机碳WSC)/ω(有机态氮Norg)和ω(NH4^+-N)/ω(NO3^--N)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而阳离子交换最(CEC)和CEC/ω(全C)恰好相反,并随湿解产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4d后,这些指标均接近土壤对照样的参数,实验结束时,均达腐熟。3种比例混合物料的种子发芽系数均大于80%,湿解产物浓度对种子发芽系数无明显抑制作用,湿解后的产物可直接安全应用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及因子分析 ,明确成矿热液活动元素 ,区分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元素集群。研究表明 ,成矿热液活动源于花岗岩岩浆侵位 ,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及地下水在岩体热力驱动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矿化热液活动体系 ,对区内地层产生广泛的蚀变影响 ,形成矿体、热液活动脉体及矿化热液活动元素对围岩地层的改造。成矿热液活动体系为开放系统 ,运动方式以构造断裂导流为主 ,孔隙渗透为次。  相似文献   
48.
北武夷长寿源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9.
对江西银山矿床规模不同的矿体、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型 ,无Ce异常 ,强烈的Eu正异常而显著地区别于赋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造成围岩的稀土总量升高 12 .1%~ 5 2 .4%,轻重稀土比值降低 ,但紧邻矿体的稀土含量则低于原岩。导致围岩稀土总量升高有两个因素 :(1)通过热液蚀变作用带入了稀土元素 ;(2 )体系主元素 (Si)质量迁移而造成稀土元素出现表观浓缩。其中以前者为主导因素。矿体的接触带及其紧邻处的蚀变围岩的REE含量明显偏低 ,主要因出现大量石英或石英 +硫化物等矿物的显微脉体 (脉幅 3~ 8μm)而被稀释 ,是一种表观亏损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越大 ,其围岩REE被“稀释”越明显 ,涉及的范围越大 ,REE特征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找矿勘探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50.
以五水硝酸铋,氯化钾,乙二醇和P123为原料,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具有花球状的BiOCl.通过优化微波功率,温度和微波保持时间3种因素,发现微波功率为600W,温度为120℃,保持时间为30min时制备的BiOCl在模拟太阳光下对甲硝唑的降解效果最为显著.利用XRD和SEM对制备的BiOCl进行表征,考察了BiOCl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特征.同时研究了BiOCl投加量,甲硝唑浓度及pH值对甲硝唑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iOCl的投加量为2g/L,甲硝唑的初始浓度为5mg/L,体系初始pH值为3时,BiOCl对甲硝唑的降解效果达到98.3%.通过自由基捕获剂实验,发现光催化降解甲硝唑反应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为空穴(h+)和过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