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布局及局部气候改变等因素使得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研究热点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2004~2015年5个时相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热岛强度分级,获取了近10 a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结果,并分析了武汉市11个辖区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特征及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7年后,武汉市老城区热岛面积持续减少,而新城区热岛面积则持续增加,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向新城区扩张的趋势,至2015年,新老城区热岛面积仅相差20.74 km2;(2)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与洪山区是近些年城市热岛面积增长较为显著的辖区,其中江夏区的热岛面积年际变化最大,最高值达95.42 km2;(3)城市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年际平均值拟合关系显示,2004~2015年,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用地的R2值最大,为0.681 2,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是城市热岛强度面积扩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
23.
自从2003年5月31日,从陆地卫星 7发回的ETM+图像数据就存在缺陷。这是由于增强专题制图仪的扫描线校正器发生故障引起的。这些称为SLC OF数据的图像有一些黑色的不存在任何数据的扫描行。丢失的数据约占全景数据的25%,使它们难以正常使用。但是,数据本身仍然保留了良好的辐射和几何性质,如加以妥善修复,仍可以在一些特殊领域中使用。首先介绍了如何使用自适应局部回归算法(ALR)恢复这些图像,然后使用修复后的图像反演武汉东湖的水质参数。结果表明:ALR算法可以对SLC OF图像进行较好的修复,而且利用修复后的图像和东湖的地面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很好的叶绿素a、透明度、总磷以及总氮等水质参数的经验遥感反演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0.75、0.73和0.71。反演得到的水质参数分布与实际情况符合。这些数据有许多优点,如空间分辨率高、存档数据非常丰富、可以从NASA的服务器免费下载等。在其他遥感数据不足或无法获得的情况下,这些数据经过适当的修复,可以作为补充或替代数据使用。〖  相似文献   
24.
侯晓奎  李元应 《灾害学》2021,(1):60-63,68
绿化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部分,同样也是园林建设中的目标植物.然而,绿化植物容易受到低温寒冻害的影响,进而影响园林布局美观.基于此,该文提出郑州园林绿化树木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统计郑州园林绿化树木类型,对各样本按照乔木层与灌木层进行分类整理,将频度、显著度、密度等作为计算树木多样性的指标,分析比较结果,根据获...  相似文献   
25.
Data are presented for a particular population on its perception of English and Welsh local authority areas in terms of desirability for residence. The method employed permits a distinction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judgements as well as a measure of the differing degree to which areas figure in the mind at all.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areas are seen in terms of a sharply differentiated hierarchy of preference and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the extent to which areas are “visible”. In aggregate negative judgements predominate and the most frequently expressed attitude is strong dislike. Places in the south‐west are popular as are some places in the north. London Boroughs are unpopular although in varying degrees. The most favoured place is Cornwall and the least favoured is Wolverhampton. It is argued that perceptions studied in the “direct” way used here are important to complement those employing an “oblique” method in which criteria of choice are assumed or established by social survey and then used to create a profile of preference against which places can be measured and ranked.  相似文献   
26.
ABSTRACT: An integrated remotely sensed database was used as the basis for a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effort for an agricultural area of western Puerto Rico. Classified spectral images of airborne radiance data provided ground cover information and we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opographic and soils data to guid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input to the water balance and sediment yield simulations.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hydrologically homogeneous regions were routed through the drainage network and combined at the basin outlet.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four years of observe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basin.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sediment yield of forested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相似文献   
27.
This work validated a burial protocol for in situ testing and presents a robust, repeatable and time-saving technique to measure degraded areas in the sample, i.e. an image analysis method. 1440 specimens of degraded samples have been compiled in a data base. To this end, twenty samples presenting different levels of biodegradability (i.e. PHBV/HV, PLA, PCL, PCL-Starch, paper, PE, PE-Starch) were buried at 4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hen disinterred at 4, 6, 9, 12, 18, and 24-month intervals. The biodegradation levels of thes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uting weight and area loss. Weight loss was measured after careful cleaning, whereas area loss was quantified using image analysis. Image analysis gives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visual pollution while only requiring a rudimentary and thus quicker cleaning of the samples.  相似文献   
28.
环境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7,22(3):58-6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工程地震映像法两种环境物探技术同时应用于实际的地质灾害(岩溶)勘察中,结果表明:对于岩溶这样的地质灾害,单一环境物探技术虽然能清楚反映其埋深、规模和发育情况,但各有缺陷。而多种环境物探技术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将能大大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29.
数字隐写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强调数字隐写算法和隐写分析算法间的矛盾统一,介绍数字隐写算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空域LSB隐写算法和频域JPEG图像隐写算法。通过基本算法、对基本算法的分析方法、基本算法改进措施的顺序,介绍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算法的性能。对当前实验研究的进展和数字隐写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隐写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指出数字隐写技术会成为密码术的重要补充,在信息安全传输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与危害等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及微观地貌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其作用特征。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详细解译崩塌和滑坡灾害,采用高精度DEM和滑动窗口技术提取地貌分维特征,并用其解析灾害分布的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灾害体的内部与后壁、前缘、侧壁和邻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异性,崩塌的微地貌分异特征较之滑坡显著,大型、厚层、老(古)崩塌及滑坡分异特征更为突出。计算地貌分维值可有效识别与其同时期的或更早的地质灾害,也可间接挖掘新发生灾害的微地貌复杂性和离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