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0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4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103篇 |
综合类 | 391篇 |
基础理论 | 220篇 |
污染及防治 | 49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叶面喷施2,3-二巯基丁二酸对水稻幼苗镉吸收转运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稻米Cd超标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索降低Cd向地上部转运并缓解水稻Cd胁迫的新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在水稻幼苗叶面喷施2,3-二巯基丁二酸(DMSA)评估利用该重金属螯合剂降低Cd向水稻地上部转运并缓解Cd胁迫的可行性.以我国南方水稻主栽品种之一中早35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DMSA对Cd在水稻幼苗体内吸收转运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水稻幼苗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对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DMSA 0.2、 0.4和1.0 mmol·L~(-1) 4次后,水稻幼苗地上部Cd含量随着DMSA喷施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 3种处理浓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2.1%、 39.7%和43.5%,但是对水稻幼苗根部Cd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地上部及根中K、Ca、Mg、Fe、Zn和Mn这6种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4次DMSA后显著降低了幼苗地上部MDA和GSH含量,同时使CAT和SOD活性显著增加,有效缓解了Cd对水稻幼苗造成的胁迫效应.DMSA能抑制Cd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同时不影响对人体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具备成为水稻降Cd叶面调理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2.
93.
94.
间接光降解是水体药物类污染物的主要去除途径之一,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间接光降解的主要参与者.CDOM经过光照作用后产生大量活性中间体,与药物类污染物进行反应,完成间接光降解.本文着重研究了4种来源不同的CDOM对磺胺甲噁唑(SMZ)的间接光解作用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OM对于SMZ具有显著间接光降解作用,这种间接光降解具有双重性,既可以通过生成各种活性中间体来促进SMZ的间接光降解,又可以通过光屏蔽作用以及活性中间体掩蔽作用抑制SMZ的光降解.SMZ的间接光降解主要由CDOM产生的3CDOM*、HO·、1O2等活性中间体控制,其中3CDOM*为SMZ间接光降解的主要参与者.另外,pH、盐度和硝酸根离子对SMZ的间接光降解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而碳酸氢根离子对于SMZ间接光降解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
96.
Detmar Beyersmann 《毒物与环境化学》2013,95(1-4):61-67
The biochemical speciation of chromium compounds in mammalian cells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uptake, metabolism, DNA binding and damaging. Whereas soluble hexavalent chromium is taken up rapidly and accumulated intracellularly after its reduction, compounds of trivalent chromium penetrate biomembranes about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lower. Cr(VI) after its uptake is metabolised by electron donating compounds via Cr(V) to Cr(III) compounds. Chromium from various Cr(III) compounds, but not chromate, binds to chromatin in isolated cell nuclei. The DNA‐protein crosslinks and DNA strand breaks observed in rat liver and kidney after chromate administration are also found in vitro, when Cr(III) compounds (but not chromate) interacts with isolated nuclei. In the Chinese Hamster cell HGPRT mutation assay, three out of four tested Cr(III) complexes were found to be mutagenic. In a direct DNA strand break assay with supercoiled bacteriophage PM 2 DNA, neither chromate nor the four Cr(III) compounds tested caused nicks. Howev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hromate plus glutathione as well as the isolated complex of pentavalent chromium, Na4Cr(glutathione)4, did cause DNA break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re inferred to be the ultimate DNA nicking agents in this assay. In conclusion there appear to be two mechanisms of chromate genotoxicity; one with direct DNA damage caused by Cr(V) species and one via DNA‐protein crosslinks formed with Cr(III), the final reduction state of chromate.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纳米水滑石与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DNA的损伤,并采用H2DCF-DA荧光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活性氧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纳米水滑石浓度的升高(0~800μg·mL-1),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较低浓度(50、100μg·mL-1)纳米水滑石处理后,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高浓度(200、400、800μg·mL-1)纳米水滑石处理后,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以上结果表明,较高浓度(≥200μg·mL-1)的纳米水滑石可对Hela细胞DNA产生损伤,而较低浓度(≤100μg·mL-1)的纳米水滑石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作为载体应用于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为定量评价大坝浇筑过程空间冲突致灾事故后果,通过对缆机运输典型情景进行危害能量运动分解,确定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方式,阐述危害能量在流动路径相互转化形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危害能量在吊罐与承灾体碰撞接触之间转移规律,将吊罐与人头部接触过程抽象为带强阻尼的弹簧振子系统,建立危害能量与碰撞冲量相等的动量方程,量化空间冲突致灾后果。结果表明:吊罐坠落危害能量极大,产生的碰撞冲击力与吊罐的运输速度、高度呈正相关,与阻力系数呈负相关,风速、载重对其影响较大。对比2种不同碰撞情景发现,机械碰撞因顶部承载力缓冲,对人头部产生伤害远小于直接碰撞,并对碰撞结果分级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大坝浇筑交叉作业空间冲突致灾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