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针对传统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易堵塞,大气复氧率低和通量低等问题,采取了优选植物、改进渗滤管结构和布水方式等措施。在前期小试的基础上,研究了大管径和小管径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大管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复氧效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小管径,其COD、TP、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07%、84.97%、45.6%和52.67%。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由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氨氮的去除率大小反映了硝化反应的强度,改善水力负荷和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使该系统提高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地下土壤渗滤沟的工艺构造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比标准型、深型及浅型毛细管这三种不同构造的地下土壤渗滤沟去除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氮磷的效率,讨论了渗滤沟构造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渗滤沟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分别可达95%、80%、90%以上。毛细管型构造渗滤沟在布水均匀性、稳定性及氮、磷去除效果等方面均优于标准型构造的渗滤沟。  相似文献   
113.
李永霞  郑西来 《环境化学》2014,(11):1841-1847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0#柴油及其饱和水溶液在不同含水率的砂土及壤土中的入渗迁移及残留特征.结果表明,柴油在壤土中的入渗速率小于砂土,且随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而柴油在砂土中的入渗速率则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入渗结束后,相同深度的土柱中柴油残留量随含水率的增加明显降低,沿土层深度呈先增后降的弓形趋势.随着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砂土柱中柴油残留量随土层深度逐渐增大,壤土柱中柴油含量变化较小.柴油饱和水溶液在壤土中的入渗速率明显小于砂土,穿透曲线的峰值滞后于砂土,入渗过程中,壤土中渗出液的柴油浓度小于砂土.入渗结束后,深度小于10 cm的壤土柱中集中了绝大部分柴油,而砂土中柴油残留量则略低于壤土.  相似文献   
114.
目前常用降水量乘以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方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此法不能表现降水特征、蒸发等因素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为解决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降水特征和蒸发情况下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在分析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实测入渗量、降水和蒸发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选取最优的与降水入渗补给量关系密切的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期次,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岩性和埋深的年、月和日尺度上的降水入渗函数,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表3,参9.  相似文献   
115.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污水净化技术 ,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 ,概括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土壤的选择与配制、水力负荷的选取、氮磷去除问题和土壤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16.
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的校园污水处理实例,阐明地下渗滤与浮动生物床联合工艺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所要求的回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7.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有机质积累与基质堵塞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利用灼烧失重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小试及中试系统中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湿地基质堵塞的关系,通过示踪剂实验测定了堵塞前后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积累在基质表层和上层0~50mm处且有机质积累主要发生在下行池.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深度负相关,基质表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层.湿地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渗透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有机质含量越高,基质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有机质积累是导致构建湿地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堵塞后,其水力特征发生了改变,延长了该系统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 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等。以PZCS为溶液浸渍先驱体,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表征其抗烧蚀性能。结果 PZCS陶瓷先驱体经过交联固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其陶瓷产率。TG结果表明,980℃时陶瓷产率达66.37%,所得陶瓷粉末为分散均匀的SiC-ZrC复相陶瓷。C/C-SiC-ZrC复合材料经过氧乙炔试验烧蚀600 s后,其线烧蚀率为0.0067 mm/s,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结论 SiC-ZrC复相陶瓷基体烧蚀过程中,氧化形成SiO2和ZrO2等氧化物涂层,氧化物隔离层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阻止其向复合材料内部进一步扩散,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9.
现代黄河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气降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选择现代黄河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的典型地貌单元安装自记水位计,获得了2004年30 min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数据。结合日降水量资料,应用地下水位动态法,在Matlab中编程计算了2004年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探讨了该系数时空变化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主要结论如下:①研究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埋深主要在2 m以内变动,属于浅埋类型。②降雨特征决定了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大小,地表渗透性决定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时空变异。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随着雨前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显示出增大的趋势。③研究区域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186。2004年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总量为7.4×108m3,占当年黄河径流量的3.7%。  相似文献   
120.
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对某些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净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室内大型土柱对RI系统中微量有机化合物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及苯,甲苯的净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3种氯化脂肪烃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浓度可从2000-6000μg/L降至100μg/L以下,系统对苯甲苯的净化则与淹水时间有关,淹水初期净化效果良好,其浓度可从进水时1000-1700μg/L降至100μg/L以下,但随着淹水时间延续,净化效果变差,直至出水浓度与进水浓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