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16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91.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 ,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水体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镇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 (2 )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 ,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两米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底层水氨氮 ,TRP(总反应态磷 )和SRP(溶解反应态磷 )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 ;而表层水的 pH和DO高于底层水 ;同时 ,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 ,NO- 3-N、NO- 2 -N含量低于表层水。 (3)由于长期受纳污水、污物 ,中、小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累积 ,凯氏氮平均达 3.5 2 6 (N ,mg) / g ;总磷平均达 2 0 5 2 .2 5 0 (P ,mg) /kg。集镇居民区河流底泥总磷含量高达 5 813.838(P ,mg) /kg ;养殖场附近河流底泥凯氏氮高达 5 .96 4 (N ,mg) / g。底泥孔隙水中的NO- 3-N、NO- 2 -N含量很低 ;NH+4的含量是河流底层水的 3~ 2 4倍 ;SRP的含量约是河流底层水的 2~ 16倍。由于底泥有机污染重 ,耗氧量大 ,处于厌氧的环境 ,其交换态Fe2 +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92.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磷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浮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的悬浮物含量明显高于枯水期.3条入库河流总磷的平均值在0.12~0.29 mg/L之间,均远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的总磷含量,长江朱沱断面水体的磷含量高于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武隆断面的磷含量.总磷含量(TP)中以总颗粒态磷酸盐(TPP)为主,平均占75%以上;3个监测断面中流量、悬浮物与TP、TP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TPP和TP也呈显著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泥沙将颗粒态磷带入河流是主要的磷污染源,总磷的污染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氮和磷都不是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3条入库河流中的N/P值较高(>30),表明磷有可能被优先消耗到低值.  相似文献   
193.
陈秀荣  艾奇峰  徐文璐  吴敏霖 《环境科学》2011,32(10):2986-2992
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低碳氮比的水质特点,提出以好氧-低氧淹没式生物滤池对其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试验过程中,保持好氧段DO为3.5~4.3 mg/L、低氧段DO为0.9~1.1 mg/L,通过调节2段进水分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碳氮比(C/N)实现深度脱氮效果.进行了3个阶段的试验研究:首先,以低C/N城市污...  相似文献   
194.
河道沿岸用地状况对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水体光衰减特征对沉水植物定居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建设闲置区、居住商业区、非居住商业区等不同沿岸用地状况中小河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海市130个中小河道调查区段的水环境和水下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小河道调查区段水体光衰减系数(Kd(PAR))的分布范围为1.243~7.592 m-1,河道沿岸不同用地状况对Kd(PAR)具有较大影响,建设闲置区显著大于非居住商业区和居住商业区.总固体悬浮物是导致上海市中小河道水体光衰减的主要因素,但不同沿岸用地状况之间引起水体光衰减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因处在建设开发阶段或表土裸露状态,建设闲置区的水体光衰减主导因子为总固体悬浮物,而非居住商业区、居住商业区的水体Kd(PAR)则受到总固体悬浮物、有机污染和营养盐等共同影响.总体上,总磷和叶绿素a随总固体悬浮物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沉水植物定居光环境的最大水深Zmacrophytes分布范围为0.462~2.821 m,结合中小河道水深判定水下光照强度不足严重制约沉水植物恢复,并且浊度与Kd(PAR)的相关性显著.建设闲置区、居住商业区、非居住商业区等沿岸用地状况水体浊度与Kd(PA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0.738、0.646,可作为判定沉水植物定植光照强度及适宜生长区的易操作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5.
太湖夏季水体中尿素的来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尿素氮在太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于夏季采集湖体及环湖河道水样进行尿素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分析.通过河道及湖体的82个调查点位生态指标的同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①太湖尿素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011~0.161 mg·L-1,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变化趋势,与流域主要污染源分布有关;②太湖水体溶解性氮以无机氮库为主,铵硝比为5∶1,其中尿素氮占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有机氮和生物可利用氮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8%、5.91%、15.86%、6.22%,生态作用不容忽视;③环湖河道的尿素氮含量比湖体高出一倍,出湖河道尿素氮含量还略高于入湖河道;④太湖尿素氮与其他形式氮之间可能存在彼此转换关系,尿素氮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不同形态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湖体的尿素氮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弱正相关,与底栖生物、浮游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有密切联系.本研究表明太湖水体中尿素氮可能是湖体有机、无机态氮转化的桥梁,是湖体自身氮素循环快慢的标志,氮的循环速率控制尿素氮含量,高氮(特别是有机态氮)含量及低溶解氧条件是尿素升高的前提.太湖湖体尿素含量受外源输入和内源转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6.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量的预测精度对污水厂的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将人工鱼群算法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并根据污水厂进水量的变化特性,考虑其周期性及气温、天气和节假日等影响因素,建立人工鱼群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将人工鱼群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到实际中,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群神经网络具有预测精度高、误差小的优点,在污水管网监测预警及实现管网与水厂联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198.
根据江阴市四条主要内河锡澄运河、白屈港河、张家港河及横河的监测数据,分析叶绿素?a(Chla)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理化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步回归多元线性模型,筛选与Chla显著相关的水质因子。结果表明,四条河道Chl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不同河道对Chla有显著影响的水质因子各不相同。总体来说,锡澄运河、白屈港河及张家港河Chla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和外源输入,而横河除了这两个因子外,还受P和NH3-N影响。  相似文献   
199.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2019年夏季天津市大清河-独流减河水系和河北省黄骅市捷地减河及其河口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的SUVA254与盐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两条河流的下游水体中S275-295均值均大于上游和中游。平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均检测到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1(240,300/390 nm)和C3(260,335/477 nm)以及一种类蛋白质组分C2(225,275/339 nm)。在大清河-独流减河水系及其近岸海域水体中,这三种组分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由于人为输入(TN和TP含量高,工业排污)影响导致C2与盐度的相关性弱于C1和C3。该水系水体在低盐度时C2的占比高于捷地减河,主要受到工农业废水输入与其支流子牙河汇入的共同影响,而捷地减河主要受农业废污水输入的影响。此外,自然因素(盐度、海水混合)和人为因素(人为输入、筑坝拦截)的不同导致渤海湾两条入海河流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光学特性和混合行为出现显著差异。其中筑坝拦截导致独流减河坝前水体的CDOM平均分子量低于下游水体,并且增强了河口区陆源类腐殖质的去除作用。综上,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能判别河流局部条件的差异对整体CDOM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渤海湾地区河流及河口水体CDOM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0.
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型城市河流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组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方式仍不清晰。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7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CODMn、NH4+-N和TP 3个水质指标开展连续监测。同时,还获得了相同时段内的降水数据和基于高分卫星(GF-1)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河岸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对府河及支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河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Mn、NH4+-N和TP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这3类污染物在上游第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依次为1.73、0.26、0.06 mg/L,到下游最后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为2.59、0.97、0.15 mg/L。相对于干流,府河支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6—9月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基于冗余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河段2 000 m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最明显,校正后的解释度达57%,表明河段内污染物质主要源于此区域。该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其他生产用地可能是CODMn与NH4+-N的主要源区,农业用地是TP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对于CODMn与NH4+-N具有一定的吸收分解作用。但是,研究区生态用地以园林绿化用地为主,需要施用磷肥,可能成为水体TP的重要贡献源。因此,合理规划河流2 000 m缓冲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比例,控制园林绿化用地的施肥用量,是保障成都市城市河流水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