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需要各种便携、灵敏和快速响应的监测仪器,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为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着重介绍该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计算分析火箭弹多模导引头对复杂气象的环境适用性,为作战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溶胶衰减计算公式,建立探测距离与波长、相对湿度、能见度关系,运用MATLAB计算光学成像系统在雾霾条件下的探测距离。依据约翰斯顿准则计算光学探测设备一定高度上对目标的捕获识别概率,从而判断有云环境条件下,云底高度对探测设备的影响。根据毫米波雷达最大作用距离模型和雨滴特性,建立其降雨衰减模型,计算分析降雨率对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结果获取了雾霾条件下探测距离随相对湿度和波长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有云条件下导引头对云底高度的最低要求,绘制了降雨条件下毫米波雷达对不同目标的探测距离随降雨率的变化曲线。结论火箭弹多模复合导引头充分发挥了不同探测设备的优势,对复杂天气环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克服现场温度测试难以短时间内获得高温极值的缺陷,准确制定导弹导引头舱机场停放高温环境条件,提出一种导引头舱内高温预计的方法。方法在导引头舱内温度测试数据基础上,建立基于Elman网络的导引头舱温度预计模型,并与BP网络预计模型、线性网络预计模型进行对比,通过均方误差(MSE)、拟合相对误差(MRE)和最大绝对误差(MAE)等指标评估3种模型的预计能力。结果基于Elman网络的温度预计模型精度比BP网络高出约1℃,比线性网络高出约1.5℃。结论 Elman网络温度预计模型具备准确预计导引头舱内温度的能力,该方法可用于导弹停放温度预计工作,为确定导弹贮存温度环境适应性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Gd2O3-NiO 共掺对钇稳定氧化锆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Gd_2O_3-NiO共掺对钇稳定氧化锆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得Gd_2O_3-NiO共掺YSZ陶瓷材料。分别利用XRD、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导热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热扩散系数及红外透过率进行表征,并对其热导率进行分析。结果 Gd_2O_3-NiO共掺YSZ后,陶瓷材料单斜相含量减少,室温至1300℃的热导率相比YSZ降低,在2.5~5μm波长范围内红外透过率降低。结论 Gd_2O_3-NiO共掺对YSZ陶瓷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机理为掺杂Gd_2O_3和NiO导致YSZ中单斜相(M)、四方相(T)和立方相(C)含量发生变化,同时YSZ晶格发生畸变。对YSZ辐射传热的影响机理为通过在YSZ中掺杂过渡金属元素Ni使陶瓷材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进而有效地降低在2.5~5μm短波长的红外透过率,降低其高温下的红外辐射传热。  相似文献   
165.
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进行了探讨,通过减少四氯化碳使用量,用玻璃纤维滤膜代替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脱水,对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阐述了固体直接进样…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所谓固体进样就是对土壤样品进行直接测定,省略了繁杂的消解过程并降低消解过程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损失,优点在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7.
为研究煤氧化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演变规律及热效应的变化特征,利用原位红外实验装置,实时测量煤升温过程中官能团的动态变化,数据处理得到弱粘煤红外波谱图,利用差减法对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处理,得到煤样的差示光谱,计算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结构参数;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煤氧化过程中热流的变化,得到弱粘煤的热流曲线图,并对热流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和氧化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弱粘煤中芳环数量比较少,环周围侧链较长,内部结构疏松,内部毛细管比较发达,内表面积较大,更容易发生自燃;整个氧化过程中羟基最为活跃,含氧官能团次之,其次是脂肪烃;红外参数计算结果HAL,I2整体呈减小趋势,I1,I3整体呈增大趋势;弱粘煤放热阶段的活化能值为25.12~61.26 kJ/mol,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与此阶段放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8.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性质与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端  黄国富 《环境科学》2010,31(3):756-762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了75 d,其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1%~95%、89.57%~100%和48.25%~90.84%;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解体,污泥沉降性能出现了恶化,污泥比阻由起始的1.085×1013m/kg上升到反应末期的2.712×1013m/kg;胞外聚合物维持在44.71~72.23 mg/g之间.对膜组件污染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膜表面滤饼层阻力和膜孔堵塞阻力分别为5.32×1011m-1和2.34×1011m-1,占到总阻力的67.42%和29.66%.通过对膜污染物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为蛋白质和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9.
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了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沥滤液生化处理水过程中废水中DOM组成及结构变化.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反应过程中340—370 nm处的特征峰强度明显下降,小于270 nm的短波长范围内荧光强度有一个从高到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沥滤液生化处理水中含有两个类富里酸荧光峰(UV-FA:Ex/Em=250—255/410—450 nm;Vis-FA:Ex/Em=315—320/400—405 nm),反应过程中荧光峰强度不断降低,其中UV-FA荧光峰的发射波长存在明显的蓝移现象,最大蓝移量40 nm.红外光谱表明,沥滤液生化处理水中含有多种芳香性特征峰,臭氧氧化过程中峰强度逐渐降低,部分特征峰消失,并有过氧化合物的CO伸缩振动峰生成.沥滤液生化处理水经臭氧氧化深度处理60 min后,其SUVA254值由3.01 L.mg-.1m-1降低到1.16 L.mg-.1m-1,A3/A4值由4.06上升到8.43.综合分析表明,臭氧氧化能够有效将沥滤液生化处理水中结构复杂的大分子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为芳构化程度较低、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70.
In China, safe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 is more and more a necessity, urged b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residue from producing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residue), considered as a hazardous waste, were studied using a thermogravimetric, coupl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alyzer (TG-FTIR). Both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run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ry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final devolatilization. The average weight loss rate during fast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age in pyrolysis is higher than combustion. Acetic acid, methane, pentane, (acetyl) cyclopropane, 2,4,6-trichlorophenol, CO, and CO2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 pyrolysis process, while CO2 was the dominant combustion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