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形态滤波遗传算法对目标红外图像特征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形态滤波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用于目标检测的形态滤波器参数优化遗传算法。通过设计了形态滤波的遗传算法,寻求最佳结构元,以实现对目标的自适应检测。作为2个特殊环境中的应用检测实例,分别对固体推进器尾喷焰红外图像和复杂背景下的弱小目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更大程度地提高目标信号检测的信号噪声(SNR)比,有效地检测出复杂背景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2.
为探析城市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特征,提出科学的火灾防控体系,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消防站与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运用SAVEE模型和迭代方程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引入区位-配置(L-A)模型,从不同目标情境优化消防站点布局。研究表明:火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合肥西站片区、政务区、科学城和东部新中心等区域;现有48座消防站对研究区内的POI覆盖效果较好,覆盖率为86.76%,而对NPP/VIIRS覆盖效果一般,覆盖率仅为55.94%,覆盖率在合肥市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仍有不足;基于最大化覆盖模型,规划新增44座消防站,明显提升5 min响应时间的覆盖率,可进一步夯实城市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23.
SBR中联氨对亚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经济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研究了SBR中联氨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控制作用,考察了不同联氨投加量对短程硝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不控制溶解氧,p H为7.5~8.0时,投加7.5 mg/L联氨,亚硝氮积累效果最佳,其出水氨氮及亚硝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44,12.23 mg/L,均优于其他联氨投加量的监测结果;投加7.5 mg/L联氨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种类和数量都优于未投加联氨的活性污泥,SEM图像显示活性污泥结构致密,紧凑,且菌落数量明显升高;从活性污泥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出,投加联氨与否,特征峰位置基本相同,但投加7.5 mg/L联氨的活性污泥EPS红外谱图峰强更高。  相似文献   
24.
气动热效应对某红外导引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高速飞行时所产生的气动热,将影响探测器正常成像质量,从而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和导引头的作用距离.由于新型隔热材料的采用,气动热对导引头性能影响减小很多.采用ANSYS软件对某导弹的气动热效应进行仿真,为高速导弹气动性能分析及其环境失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大气透过率是研究红外辐射传输的重要参数.基于红外辐射大气传输的基本理论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软件平台2个方面对计算大气透过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复杂气象条件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水域、陆地和空气中的微塑料污染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潜在危害,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持续性危害。针对这些污染问题开展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需要鉴定微塑料的成分,从而明确可能产生污染的源头以及引起污染的途径。分子光谱技术是鉴别微塑料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尤其是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建立了基于分子光谱技术的水体微塑料检测方法,可实现对水体中1~5 000μm尺寸范围内的微塑料的自动化测试。其中,尺寸大于10μm的微塑料颗粒物可以通过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尺寸大于1μm的微塑料颗粒物可以通过显微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结果呈现直观,可作为微塑料检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7.
黄健  黄珊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7):2014-2020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中稳定条件下无机盐氮的变化规律,利用小波去噪法对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建立无机盐氮含量的校正模型(iPLS模型).结果表明:小波去噪法对原始光谱中的部分噪声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建模,优选出最佳波长区间并将光谱划分为20个子区间,优选出的氨氮特征波数为8243~8663cm-1,亚硝酸盐氮特征波数为4000~4420cm-1.所建模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校正时的相关系数(rc)分别达到0.9582、0.9544,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321、0.0406;预测时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84、0.881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790、0.0451.采用实际污水为原水时校正模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预测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90、0.873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578、0.0229.模型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预测总体效果较好.用小波去噪和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不仅能有效减少建模所需变量数、缩短运算时间,而且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无机盐氮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8.
FHD型森林地下火探测仪为最新研制的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便携式探测设备,采用红外探测技术原理,借助红外焦平面成像器件、可见光摄像器件采集目标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完成对目标视频图像的获取、显示、温度分析处理及存储过程。它集成了红外与可见光两种模式,两种模型的简单切换有利于辨识目标并可对热像的中心区域进行测温显示。该设备操作界面简单快捷,图片存储方便、容量大,可用于户外多热源连续监测作业。  相似文献   
29.
上海城市地表热环境多时期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4个时期的上海地区Landsat TM/ETM+影像反演了地表温度.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分析了上海陆域及各区近10年间的热场分布,并采用热岛效应比率进行定量化描述.研究表明,上海的高温区面积在近10年来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中心特征.其中,中心城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是上海城市热岛的4个主中心,近郊地区则逐渐成为新的城市热中心.随着近10年来上海建成区的迅速拓展,研究区域城市热岛已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即多个热中心共同决定了上海的热场分布.因此,为了减缓上海城市热岛的发展,应大力开展这些区域前瞻性的生态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30.
Green source Ep was extracted from marine alga waste. The molecule model structure of Ep was studied and constructed. PAC-Ep coagulation system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emoval efficiency.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NPs and HA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enhance efficiency. Mechanism is charge neutralization, hydrogen bonding and adsorbing-complexing Enteromorpha polysaccharide (Ep) extracted from alga a novel green coagulant aid for nanoparticles (NPs) and heavy metal ions removal and the structure of EP was in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Ep with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Ep) coagulants exhibited higher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because of the negatively charged NPs suspension and humic aid (HA) solution. Significant high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94.1%), turbidity (99.3%) and Zn ions (69.3%) were achieved by the PAC-Ep coagulants. The dual-coagulation properties of PAC-Ep for different pollutants was based on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i) Al3+ charge neutralization; (ii) hydroxy aluminum hydroxyl bridging formed polynuclearhydroxy complexes bridge and sweep colloidal particles; (iii) adsorption and bridging of Ep chain for the NPs and heavy metal 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stabilization of colloid was induced by the coexisting HA and higher removal was achieved as ions adsorption was enhance in the presence of HA complex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its high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in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