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短缺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最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水权市场,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界定初始水权。通过界定初始水权,在各流域行政区域之间合理地分配。简要介绍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主要包括分配原则、分配指标体系、分配方法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述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由于水资源分配的特殊性,涉及到水量、水质和其它一些因素,单纯的分配水权难以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未来研究方向,即在考虑到了水权、排污权和林权等集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指标体系和机制等,并且在分配方法上由单一目标模型向多目标模型发展,不确定性和模糊优化模型是未来流域水资源分配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ITSP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具有多阶段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特征。面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约束,根据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的基本假设,引入区间数和随机数来描述不确定性信息,以因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益为第1个阶段,以因承担减排责任而可能产生的治污损失为第2个阶段,设计实现流域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函数,并以配置结果能够体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连续性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ITSP)配置模型,分水污染物类别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方案。在三种减排情形下,2020年太湖流域各省区的初始排污权配置结果表明:1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COD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没有明显变化,其NH3-N和TP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2太湖流域各省区因初始排污权的配置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最优区间数分别为[335.35,399.75]亿元、[336.63,401.11]亿元和[339.08,402.74]亿元,最优区间数的下限值、上限值及期望值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分类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配置方案,并提出方案实施的政策建议,为排污权配置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113.
从欧盟、英国和美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在排放权交易计划实施的初期基本上以无偿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从排放配额的财产权性质、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负外部性以及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等方面来看,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应当采取有偿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4.
以管式炉热解实验和热重分析为基础,研究了初始温度对废轮胎热解产率及气相产物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对废轮胎的热解存在重要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废轮胎的热解过程存在2个主要失重过程,第一失重温度区间为200~500℃,第二失重温度区间为650~800℃;升温速率仅改变了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并未改变废轮胎最终热解失重率;可通过提高升温速率能够缩短热解反应时间。在初始温度低于100℃时,废轮胎在800℃时热解已基本结束;当终温为800℃、初始温度在100~550℃范围内时,随着初始温度的提高,固、气两相产物产率均提高,而液相产物产率降低;其中气相中H2、CO和CH4的含量高于初始温度小于100℃时的含量;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调节热解的初始温度调节废轮胎热解在不同热解阶段的时间分配,适当提高热解初始温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热解过程中的时间利用效率、改变废轮胎热解产物的分布;废轮胎热解气化的最佳温度区间为500~800℃。  相似文献   
115.
Zhang C  Chen Y  Liu Y 《Chemosphere》2007,69(11):1713-1721
In most studies on phosphorus- and glycogen-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 and GAO), pH was controlled constant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anaerobic and aerobic periods, and acetic acid was used as the carbon sourc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long-term initial pH values on PAO and GAO was investigated with mixed propionic and acetic acids as carbon sources. It was observed that with pH increasing from 6.4 to 8.0, the anaerobic propionic acid uptake rate by PAO linearly increased but that by GAO proportionally decreased. At pH 6.70 and pH 7.51, PAO and GAO exhibited the same acetic and propionic acid uptake rates, respectively. The acetic acid uptake rate by PAO was greater than that by GAO at pH > 6.70, and the propionic acid uptake rate by PAO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GAO at pH > 7.51, which indicated that PAO would take predominance over GAO at pH > 7.51. Poly-3-hydroxybutyrate, poly-3-hydroxyvalerate and poly-3-hydroxy-2-methylvalerate shared 7%, 62% and 31%, respectively in the PAO system, and 11%, 44% and 45% respectively in the GAO system, and these fractions were observed independent of pH either in the PAO or in the GAO system. In the PAO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the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greatly, and a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of 100% was achieved at 8.0.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higher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at higher pH was mainly caused by a biological effect instead of chemical one.  相似文献   
116.
建筑结构多为超静定结构.火灾条件下,组成结构的各构件在受到不均匀温度作用时,构件内将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增加了构件的作用荷载,并影响受火钢柱的稳定性,是导致约束钢柱屈服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文献分析,轴向约束钢柱的温度应力影响因素主要有轴向约束刚度、长细比、初应力水平和构件升温.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各因素对约束钢柱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在温度应力增长阶段,构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与构件的温度升高值之间为线性关系,温度越高,温度应力越大.温度应力随轴向约束刚度和长细比的增大而增大;初应力水平越高,温度应力值越小.初应力水平的大小不影响温度应力的增长,但决定构件何时进入塑性状态.  相似文献   
117.
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毒性:初始藻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毒性以及初始藻密度对Cu2+光合毒性的影响,将初始密度为107mL-1的普通小球藻暴露于Cu2+的6个浓度(0、5、10、20、30和40μmol.L-1)中进行96 h的毒性暴露实验,在2、48和96 h分别利用叶绿素荧光仪(MAXI-Imaging-PAM)测定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针对3个不同初始密度的普通小球藻(2×106、5×106和2×107mL-1),测定并比较了其暴露于0、20和40μmol.L-1的Cu2+12 h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同初始藻密度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初始藻密度为2×106mL-1时,20和40μmol.L-1Cu2+可完全抑制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当初始藻密度增加到5×106和2×107mL-1时,40μmol.L-1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实际光合作用效率仅有约75%和25%的抑制。这表明初始藻密度越大,Cu2+的光合毒性越弱。但随着初始藻密度的增加,初始藻密度的变化对Cu2+光合毒性的影响减弱。初始藻密度为107mL-1时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暴露于20~40μmol.L-1Cu2+2 h后,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即受到抑制,且该抑制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有所缓解。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4)逐渐上升。研究结果表明,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为通过引起PSII系统反应中心的部分失活,导致PSII系统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减少,引起电子传递速率降低以及ATP和NADPH的合成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初始藻密度对Cu2+的光合毒性大小有较大的影响,故在进行藻类的毒性实验时,也应关注初始藻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准确地预测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对防止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采用Gaseq软件计算CH4,C3H8,C2H4,C3H6,CH3OCH3和CO的绝热火焰温度(CAFT),分析初始温度对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体积比1∶1)爆炸下限(LE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临界火焰温度基本不变,而LEL线性下降。使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不同比例的二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3∶1,1∶3)以及三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1)的LEL进行预测,在选取的35组不同组份的混合气体中,LEL的预测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81 8,平均相对误差为0.02。  相似文献   
119.
文章对重点污染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定价方案、排污权时限、定价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环境容量资源恢复成本定价法,以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为基础,考虑排污权时限及贴现率方式,来估算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的参考值,同时调研重点污染和一般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的消减成本,以重点污染和一般行业污染物消减成本为基础,再考虑温州的经济状况及环境质量状况确定估算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详细评估温州排污权交易初始价格标准,并提出了温州市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政府储备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相似文献   
120.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掌握初期雨水的污染特征,对于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以南宁市为例,开展了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分析,旨在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处理措施提供参考。选取6个采样点的8场降雨,对常规水质指标(COD、NH3-N、TN、TP、SS)进行分析,揭示了降雨过程中污染物的瞬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建成区污染物浓度范围和污染物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规划区;不同雨型下,雨水初期冲刷效果强弱顺序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除小雨外,其他雨型在降雨20 min左右时污染物浓度达到平衡;暴雨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5 min内降低50%,15 min内70%~80%的污染物随雨水直排或进入城市管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