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40篇 |
免费 | 1131篇 |
国内免费 | 27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04篇 |
废物处理 | 174篇 |
环保管理 | 2544篇 |
综合类 | 9122篇 |
基础理论 | 1762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244篇 |
评价与监测 | 896篇 |
社会与环境 | 167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439篇 |
2021年 | 520篇 |
2020年 | 507篇 |
2019年 | 449篇 |
2018年 | 416篇 |
2017年 | 566篇 |
2016年 | 697篇 |
2015年 | 714篇 |
2014年 | 714篇 |
2013年 | 895篇 |
2012年 | 1154篇 |
2011年 | 1278篇 |
2010年 | 932篇 |
2009年 | 940篇 |
2008年 | 761篇 |
2007年 | 1139篇 |
2006年 | 1155篇 |
2005年 | 936篇 |
2004年 | 778篇 |
2003年 | 872篇 |
2002年 | 712篇 |
2001年 | 587篇 |
2000年 | 539篇 |
1999年 | 533篇 |
1998年 | 405篇 |
1997年 | 320篇 |
1996年 | 265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237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60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4篇 |
1977年 | 11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11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252.
针对取芯过程瓦斯解吸受煤芯的温度影响不明,造成煤层瓦斯含量测不准的问题,开展对取芯过程煤芯温度分布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取芯管自动测温装置在赵固二矿原生结构煤层(f=1.71)进行深度20 m的取芯试验,获得取芯管管壁温升变化规律,变化曲线分为4个阶段:缓慢上升、加速上升、减速上升、缓慢下降阶段;应用COMSOL建立含瓦斯煤传热模型,将管壁的温度变化设置为边界条件,模拟取芯过程煤芯与管壁之间的热交换。结果表明:在取芯时间30 min内,煤芯平均温度快速上升,之后上升速度趋于平稳;在煤芯内,相同时刻,等间距的轴向与径向距离,径向较轴向的温度梯度较大,径向传导快于轴向传导;取芯过程煤芯径向温度Ta与径向距离d、时间t满足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测定取芯过程煤芯的瓦斯损失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3.
利用从土壤铁锰结核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锰氧化菌,研究了不同pH、Mn(Ⅱ)初始浓度下菌株的锰氧化效率及生长情况,并用SEM-EDS及TEM对菌株WHS26、GY16形成的生物氧化锰及水羟锰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及Mn(Ⅱ)初始浓度对菌株的锰氧化效率均有影响,4株菌在pH 7~8、Mn(Ⅱ)初始浓度为10~20 mmol·L-1时,锰氧化效率最高;GY16、WHS26形成的生物氧化锰的形貌与化学合成的水羟锰矿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呈胶膜状附着在菌株表面,后者呈结晶态.该结果可为生物氧化锰应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54.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of Lanzhou using magnetic measurement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IntroductionAtmosphericparticulateisoneofthemainatmosphericpollutantsinChina.Itmaybeharmfulitselfandcanactasacarrieroftoxicmatterswhichmayhaveremarkableimpactsonhumanhealthandatmosphericenvironmentquality.Combustionofcoal,whichstillservesasprimarye… 相似文献
255.
湖北丹江口水库主要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及离子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04~2006年对丹江口水库中的5个点位水质的 t 、pH、EC、TDS、ORP、SO2-4、Cl-、NO-3、HCO-3、Ca2+、Mg2+、Na+、K+和Si进行了测定.综合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水体呈弱碱性,属于弱矿化度水,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范围为:Cl-,(4.0±0.5~6.9±1.8)mg·L-1;NO-3,(4.6±0.9~6.8±1.7)mg·L-1;SO2-4,(24.3±2.7~35.4±6.9) mg·L-1;HCO-3,(133.0±11.7~153.5±29.6)mg·L-1;Na+,(2.0±0.3~5.3±1.0)mg·L-1;K+,(0.7±0.09~1.6±0.7) mg·L-1;Ca2+,(33.0±2.1~46.6±0.8)mg·L-1;Mg2+,(8.0±2.5~10.5±3.2)mg·L-1.方差分析显示除HCO-3和Si外,t、pH、EC、TDS、ORP、SO2-4、Cl-、NO-3、Na+、K+、Ca2+、Mg2+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主要离子化学汛期浓度均小于对应的非汛期浓度.Na+和Mg2+的浓度只表现出秋汛<秋季,NO-3和SO2-4浓度却呈现出秋汛>秋季,这主要归因于降雨的大气沉降对水化学的贡献不同.HCO-3占主要阴离子的75%~88%,Ca2+和碱土金属分别占主要阳离子的60%~80%和87%~96%,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水体质子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化学风化类型.参照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主要离子的浓度并未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56.
2009年—2010年,研究了刘家峡水库的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出8门11纲 16目33科55 属114种藻。丰水期优势类群是金藻门(占27%),次优势类群是硅藻门(21.5%);枯水期优势类群是硅藻门,占总数34%(羽纹纲占33%),次优势类群是金藻门(18%)。对刘家峡水库水质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水库上游水质较清洁(1#—2#站点),中下游为轻度—偏中度污染(3#—4#站点),下游为中度—偏重度污染(5#—6#站点)。对藻类群落特征与6项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g相关性分析表明,枯水期影响藻类群落特征的环境因子依次是DO﹥TN﹥pH值﹥T﹥Mcb(粪大肠杆菌);丰水期则是DO﹥Mcb﹥pH值﹥TN。 相似文献
257.
258.
按照青藏公路建设和整修的不同阶段,利用样方调查植被空间分布变化,得出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遵循以下规律,在工程结束2年,8年,26年后,群落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2%~4%,6%~23%;32%~54%,46%~50%;95%以上和100%左右.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影响是明显的,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工程建设破坏面积大于1500m2,植被难以恢复,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其次应当重视对地表土壤的保护并辅助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59.
利用2017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污染特征及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各城市PM2.5逐小时浓度,结合近地面风场特征分析出四川盆地污染物变化趋势最相似的城市组合,探索污染物传输特征.研究发现,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传输通道城市组合与地面风场基本相符.四川盆地污染物输送途径可能包括以下3条路径,第1条"川西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元→绵阳东南部→德阳→成都、眉山北部→雅安流动;第2条"川中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巴中→南充北部→遂宁北部、绵阳东南部→资阳北部→眉山东部→乐山北部流动;第3条"川东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重庆北部→达州、广安→南充南部→遂宁中部→资阳东部→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流动.川西通道城市污染排放量大,容易引起连片污染,对应城市群应实施联防联控;川东通道末端在川南城市群和重庆形成风场辐合,造成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因此,建议在中长期产业布局中减少川南城市群的重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260.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