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3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安全科学   474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1117篇
综合类   3441篇
基础理论   574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25篇
评价与监测   438篇
社会与环境   617篇
灾害及防治   13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We studied the Noel KempffMercado Climate Action Project (NKMCAP),Bolivia, to assess whether forestprotection carbon (C) projects cansignificantly benefit local people. Wehypothesized that forest protection canonly securely deliver C if significantstakeholders are meaningfully andtransparently involved, traditional orcustomary rights are recognized and theirloss compensated for, and there are directlinkage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development objective. Our researchfocused on 53 members of the communities ofFlorida, Porvenir and Piso Firme and 36secondary stakeholders. In each of thevillages we held half-day meetings withcommunity leaders, complemented bysemi-structured one-hour interviews with 5,10, and 7 families, representing 20%, 10%and 8% of each community. The long-termimpact of the NKMCAP on the localcommunities may well be positive. However,in the short run, certain sections of thelocal communities are financially poorer.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s clearly have thepotential to sequester C, protectbiodiversity and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eto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but ifthey really are to improve rurallivelihoods, they must be designed andimplemented carefully and participatively.  相似文献   
92.
海洋环境中混凝土桥的钢筋防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内部的高碱性能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保护钢筋免受锈蚀。然而,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及其有效时间决定于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质量、接触氯盐(来自原材料和环境)状况等因素。本文对海洋环境中混凝土桥的钢筋锈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3.
绿色制造在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机电产品从制造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行绿色制造的必要性。对绿色制造的产生、涵义、实施绿色制造的意义及其实施办法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了机电产品的设计、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包装、使用和维修、报废回收等全周期各环节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因素,提出了减少污染、实施绿色制造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
阐述了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步骤。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这两种方法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利用密切值法对各个决策目标进行质量排序,再利用污染损失率法计标出各污染物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并对决策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能全面地进行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95.
通过相关指数在广东省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省控站优化组筛选中的实践和探究,表明相关分析是个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利用matlab模糊工具箱中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方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作一个尝试性的工作。利用Anfis法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作比较,得出Anfis法用于评价环境质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97.
阐述了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步骤。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这两种方法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利用密切值法对各个决策目标进行质量排序,再利用污染损失率法计标出各污染物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并对决策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能全面地进行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98.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金属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如FIAM、GSIM和BLM等模型。金属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之间的关系,是制定金属的水质标准的依据,随着对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很多的机理描述模型。描述金属与生物作用的现存模型有多种,分别从多种角度解释了环境因素对金属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给出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信息,但都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替代毒性实验。建立合理的金属毒性预测模型,为建新的水质标准提供依据,正是国际环境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
废干电池中锌和汞的分布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民众缺乏环境意识和国家没有相应法规 ,大多数废干电池都随手丢弃 ,回收的废电池处于不同程度的腐蚀状态。介绍了锌、汞在废干电池中的分布状态以及腐蚀对其分布的影响 ,并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提出用真空法回收废干电池中的锌、汞。  相似文献   
100.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