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全人机工效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仿真技术可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过程不能进行试验验证的技术难题.首先阐述了安全人机工效虚拟仿真实现系统的构成以及各部分功能,确定了以Jack软件的可视性分析、可达性分析、工作姿势分析、疲劳恢复分析、受力分析等人因分析功能为核心,建立集开发平台、展示平台、交互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为一体的安全人机工效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分析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对比了不同类型动作捕捉器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安全人机工效实验需求,确定了采用电磁式动作捕捉器的系统集成方案,以及动作捕捉器、数据手套和虚拟仿真展示平台的集成方法,并对本实验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分析国内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两类系统本质安全化实现路径的差异性:①技术系统本质安全性等于构成要素的本质安全性乘积,只要保证要素本质安全化,系统也趋于本质安全化;②社会技术系统关键要素是智能体,从根本上无法达到本质安全化,但智能体自身具有一定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在相对可靠条件下,需要通过和谐交互机制使系统而获得本质安全化。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基本思路:基于3层次和谐交互机制的本质安全化动态演化机制;并对系统本质安全化进行了量化;给出判定系统能否实现本质安全化条件以及本质安全化管理的基本函数关系;得出了系统本质安全化是系统安全性极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
ABSTRACT: Since the early 1970s, a large volume of literature has accumulated related to multiobj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s.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is specifically addresses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required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decision makers with conflic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at process and describes a computer program designed to assist such negotiation processes. This interactive computer assisted negotiation support system is called ICANS. ICANS is designed for dynamic, multi-issue, multi-party negotiation problem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confidence by each party via an interactive graphical interface, the program can help determine if there exist any possible alternatives that are equivalent or even preferred to each party's decision in the absence of a negotiated agreement. If such alternatives exist, through a series of iterations in which each party's input data, assumptions, and preferences may change, ICANS can assist the parties in their search for a mutually acceptable and preferred agreement. A simple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data requirements and the use of ICANS in negoti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64.
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红色旅游为什么能够传承红色记忆,以及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具体过程等基础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文化记忆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论证了红色记忆作为文化记忆、红色旅游作为仪式的理论合理性,明确了红色记忆传承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理论逻辑和动态过程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仪式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边界、融合发展和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红色旅游理论研究者从更普适性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论层次认识红色旅游与红色记忆之间的关系,为实践领域更好地开展红色旅游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5.
伍燕珍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403-1410
使用Poisson回归和广义相加模型(GAM)相结合,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包括ρ(TSP)和ρ(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市1998年1月—2000年6月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 结果表明:温度越高,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联合作用就越大. 采用温度的P5和P95分位数将温度分为低、中、高温度层后,ρ(TSP)每增加10 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177%,0.052%和0.311%;ρ(PM10)每增加10 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090%,0.185%和0.568%. 高温度层ρ(TSP)和ρ(PM10)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高于中温度层,表明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高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6.
针对传统方法对系统内部各部件互相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了互因失效数学模型。以陀螺仪信号处理模块为对象,用互因失效模型进行分析,利用模糊集理论和专家知识确定互因相关系数,计算了各部件的互因失效率并进行排序,找出了系统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7.
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基于交互安全文化模型,建立民营企业安全文化模型并辨识 关键元素,以赛轮金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 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运用粗糙集ROSETTA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属性简约,最终确定 15个安全文化元素;借助MATLAB,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元素权重,然后进行可拓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重视”一项得分为4.82,水平较高,整体文化等 级属于“良”,级别特征变量j*=3.138 1。“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 的奖惩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演练”3个方面得分偏低,是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重点加 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68.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 ,具有表征意义的太湖水体的TP ,TN ,COD浓度不断上升。本文把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因素归纳为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化、土地利用等 ,将其与太湖流域水环境耦合 ,得出探讨性结论 :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致经历了干预、干预—弱制约、干预—制约、干预—强制约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类活动特征。流域水环境恶化经历了几十年 ,而水环境修复则需要人类更长时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9.
Cleaner production works. This has been proved by numerous case studies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in Austria1–4, as well as in the USA, Sweden, the UK and The Netherlands. Programs such as PREPARE in Austria, the US-American EPAs program, the Landskrona Project in Sweden, the Aire and Calder Project in the UK and PRISMA in The Netherland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 all sectors of industry it is possible to increas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avoid waste and emissions at their source and save companies—sometimes enormous amounts of—money.The cities of Graz and Stenum have developed the program Ökoprofit (Ecoprofit)3,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cost-effective way of involving regional enterprises in a Cleaner Production Project. The approach consists basically of two arms: (1) nine 1-day workshops to give feedback on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anies, to teach basics of emission preven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aw; (2) consultations with individual companies to help them with specific problems, between the workshops.The teaching sessions during the workshops consist of a short lecture followed by active work in small groups on examples, 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s, a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applying them to the actual companie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one workshop, participants analyse the coffee-making process for its potential to minimize emissions; in another, they analyse it for its energy-saving potentia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hese two interactive training modules for mass-flow analysis and energy analysis ar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70.
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