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错流式过滤除尘技术利用切向风流抑制尘饼生长变厚,具有过滤阻力上升缓慢的优点,采用脉喷气流撞击设置在滤芯外的横向挡板并产生局部静压可实现内滤式滤芯的清灰。构建CFD数值模拟考察了喷吹气流的分布,分析了喷嘴入口处的喷吹压力和挡板位置对脉冲喷吹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考察了挡板往复式喷吹策略。结果表明:滤芯压力随喷嘴入口压力升高而增加,确定了最佳喷嘴入口压力为5 000 Pa;挡板位置的变化显著影响清灰的有效区,对于1 000 mm长的滤芯,挡板位置为500 mm和350 mm分别实现350~500 mm和0~350 mm区域的有效清灰;相比普通喷吹,设计的挡板往复式喷吹 (挡板位置依次为350、500、650、500 mm) 可实现滤芯喷吹压力增大1.57倍、均匀性提升7.17倍。该研究结果可为内滤式滤芯脉喷清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2.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塔顶和塔底结构的改进,开发出一种新的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该工艺以60~80目细砂作为主要床料,在流化气速为2~5m/s情况下,实现了绝大部分固体颗粒在脱硫塔内的内循环,从而强化了热质传递,避免了粘壁现象。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绝热饱和温度差是影响脱硫效率的显著因素,颗粒浓度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Ca/S为12和颗粒浓度为10kg/m3条件下,系统能连续稳定运行,脱硫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83.
针对某制药公司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工艺)+A/O工艺进行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ρ(COD)为3 500 mg/L、ρ(SS)为300 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7.9%、92.5%。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84.
简要介绍了河北某电厂内冷水超净化处理工艺,并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进行了详细讨论,实践证明,采用超净化处理技术能够保证该电厂内冷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85.
ABSTRACT: An alum treatment in Long Lake (mean depth, 2 m) in 1980 has been effective at controlling internal loading of phosphorus for four years. The fifth summer after treatment, the lake returned to its pro-treatment state. Lake P content decreased from a summer average of 65 μg/L during 1976–1978 to about 30 μg/L during four years following treatment. In 1985, summer P content was 61 μg/L. Algal abundanc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ransparency have responded proportionately with P. Alum effectiveness apparently declined because the floe layer tended to sink and become dispersed at a deeper level in the sediment, as well as become covered with new, P-rich sediment. Iron-reduction may be the principal mechanism for internal P loading, although the lake is unstratified and anoxia is usually not pronounced.  相似文献   
386.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urbulence at and above roof-level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and to predict the behaviour of street pollution from experiments using dye dispersion, for different roughness conditions and bed geometries. The flow in the boundary layer above an idealised urban environment has been simulated in a laboratory water flume. Comparison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same model street canyon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upstream roughness. In the tests reported here, model street canyons were aligned perpendicular to the flow direction, and velocity measurements made within and above the model street canyons using a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LDV). Flow visualisation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confirm the gross flow features from streak images. Turbulence generated from the upstream roughnes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urbulence production and dispersion behaviour of the dye simulating pollution in street canyons.  相似文献   
387.
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失效容易引发爆炸等灾难性事故,而管路中的弯管段是容易发生失效的部分,弯管段承载能力的高低将影响整个管道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解决油气管线中弯管的失效问题,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建立内压作用下含体积型缺陷弯管的有限元模型,并与爆破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确定管道的失效判定准则。研究表明影响弯管极限载荷的主要因素有缺陷的几何尺寸、相对位置以及弯曲半径。基于模拟计算,讨论各因素对含缺陷弯管极限载荷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提出内压作用下含体积型缺陷弯管的极限内压预测公式。该公式将为含缺陷弯管的剩余强度评价和完整性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88.
湖泊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超  钟继承  范成新  孔明  余居华 《环境科学》2013,34(10):3872-3878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疏浚方式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以及不同湖区疏浚后氮磷释放的差异性.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分别为未疏浚的20%和72%,并且A(内湾)湖区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是B(外湾)湖区的80%左右.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后沉积物氨氮的释放速率分别是抓斗式疏浚的40%和83%,但是这几种疏浚方式对氨氮的释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短期内对氨氮的释放甚至是起促进作用的,并且A湖区(内湾)氮的释放速率约是B湖区(外湾)的1.5倍,这应该看作是湖泊疏浚工程一个潜在的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理想式和绞吸式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外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可以作为湖泊沉积物污染修复的手段,并且结合目前的技术手段,在太湖的疏浚工程中应尽量选择绞吸式疏浚.  相似文献   
389.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套日处理量9 600 t的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应用生化+两级过滤+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二级城市污水并将产水回用于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及锅炉补给水的源水。探讨了该工艺关键单元的作用及特点并考察了其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产水各项指标满足该热电厂对回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