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11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在2011年正式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并实施严格保护。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和日本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合自身的机构管理体制,可持续的科学分区管理。欧盟则形成了纵横结合的生态网络管理体制。通过学习与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特点和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存在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部门不协同等问题,提出出台红线管理办法、对接空间规划强化管理工作、制定可持续性分区管理体制、构建以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的纵横结合的管理监督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3.
郑军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68-72,67
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文在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不足以及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点,精准对接,以我为主、以外促内等合作原则,建议"十四五"时期加强战略规划和引领,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实现国内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良性互动,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水平。并为此提出五大重点举措:即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区域环境合作的平台高地;更具建设性加强我与周边国家双边及多边环境合作;坚决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助力擦亮绿色底色,全力支撑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能力建设形成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4.
为了实现建设北京新机场平安工程,确保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为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总体目标。根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理念,以落实建设方安全管理责任为核心,提出了适合北京大兴国家机场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运行实施,实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程安全顺利竣工,且为类似工程项目建设方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5.
Abstract: While transboundary flood event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on a global scale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y appear to be overlooked in the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 (IRB) co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rena.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combined geopolitical measures with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IRBs with adequate institutional capacity for management of transboundary floods. It also classified basins that would possibly benefit from enlarging the institutional capacity related to transboundary floods. Of the 279 known IRBs, only 78 were represented by a transboundary rivers institution. A mere eight of the 153 identified institutions had transboundary flooding listed as an issue in their mandate. Overall, 43 basins, where transboundary floods were frequent during the period 1985‐2005, had no institutional capacity for IRBs. The average death and displacement tolls were found to be lower in the 37 basins with institutional capacity, even though these basins experienced twice as much transboundary floods with significant higher magnitudes than those in basins without institutional capacity.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stitutional capacity plays a role in the reduction of flood‐related casualties and affected individuals. River basins such as the Juba‐Shibeli, Han, Kura‐Araks, Ma, Maritsa, Po, Coco/Segovia, Grijalva, Artibonite, Changuinola, Coatan Achute, and Orinoco experienced more than one transboundary river flood, but have not yet set up any institutions for such events, or signed any appropriate treaties focused on floods. These basins were therefore recommended to consider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is apparent lack of institutional capacity when it comes to managing transboundary flood events.  相似文献   
146.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or an alternative international regime need a registration system to prevent the creation of fake emission permits. We suggest a two-tier system consisting of an International Registry (IR) and a set of national registries. National registries have to adhere to a set of minimum standards. The IR maintains accounts for countries and private entities. The latter would thus be ensured against expropriation. We suggest that permits should become fungible across all Kyoto Mechanisms, and are allocated a serial number to allow tracking. The IR should collect fees for adap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t should also be charged with reallocation of emission budgets owing to various causes, enforcing of eventual caps, and discounting of permits owing to non-compliance. We discuss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and a timetable for the set-up of the registri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7.
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集中度吗?:一个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刻画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集中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但鲜见有学者研究环境规制会对产业集中度带来何种影响。为了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以我国工业部门1996-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首先计算出产业集中度(CR4和CR8)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集中度带来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时,环境规制变量对产业集中度产生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引入,环境规制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逐步提高,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趋于优化;(2)同时,进入退出壁垒、利润率水平、经济干预政策和规模经济程度四个控制变量也会对产业集中度产生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因此,适度强化环境规制水平,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8.
基于“可持续性”要素的比较优势理论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是不同国家生产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传统理论认为,形成比较优势的机会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而"可持续性"是一种代际公共品,耗费"可持续性"要素的机会成本是代际成本,即现在使用某(些)要素所放弃的未来使用之可能带来的纯收益。因此,不同国家的可持续性差异体现为代际成本差异,"可持续性"是塑造一国比较优势的新要素。若中国对外贸易过度依靠当代所具有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和环境规制政策宽松所塑造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和环境比较优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通过代际成本内在化,可逐步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短期理性与长期理性的统一。进而言之,中国需要妥善处理贸易增长与各种稀缺要素消耗之间的关系,平衡贸易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当今的贸易与未来的贸易需寻求某种总量和结构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9.
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节能管理手段,在我国节能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对二者进行模式总结和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节能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都发生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涉及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节能目标,由政府与企业签订书面承诺,并有相应的评估监督方法.同时二者又存在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具体的实施主体、指标的选择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别."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取得巨大成效,这与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密不可分,而节能自愿协议在机制创新方面有着更为重大的制度意义,它代表了在节能管理领域基于自愿的市场机制对我国传统行政命令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的补充,它的进一步推进将为我国未来多种机制并存的节能管理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0.
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增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都明显不足,既受到技术、资金的硬件限制,又没有形成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文化.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既取决于民营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又要靠政府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民营制造业企业要自主创新、以质取胜、加强管理,并且要增加社会责任感.政府需要在准入条件、融资环境和税收环境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