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90篇 |
免费 | 1975篇 |
国内免费 | 34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46篇 |
废物处理 | 328篇 |
环保管理 | 4826篇 |
综合类 | 14214篇 |
基础理论 | 2618篇 |
环境理论 | 60篇 |
污染及防治 | 16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496篇 |
社会与环境 | 2182篇 |
灾害及防治 | 1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380篇 |
2022年 | 601篇 |
2021年 | 792篇 |
2020年 | 796篇 |
2019年 | 705篇 |
2018年 | 623篇 |
2017年 | 1003篇 |
2016年 | 1133篇 |
2015年 | 1164篇 |
2014年 | 1158篇 |
2013年 | 1569篇 |
2012年 | 1772篇 |
2011年 | 1950篇 |
2010年 | 1476篇 |
2009年 | 1442篇 |
2008年 | 1109篇 |
2007年 | 1733篇 |
2006年 | 1762篇 |
2005年 | 1482篇 |
2004年 | 1272篇 |
2003年 | 1306篇 |
2002年 | 1057篇 |
2001年 | 958篇 |
2000年 | 900篇 |
1999年 | 747篇 |
1998年 | 577篇 |
1997年 | 476篇 |
1996年 | 373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309篇 |
1993年 | 286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43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8篇 |
1974年 | 9篇 |
1973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Barbara Marchetti Francesco Corvaro Giancarlo Giacchetta Fabio Polonara Roberta Cocci Grifoni Mariella Lepori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ing》2018,11(3):173-185
On the basis of the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end of life of CdTe photovoltaic panels previously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a new method for the recycling of all types of thin-film panels (CdTe, a-Si and CIS/CIG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optimised under a research project founded by Enel Foundation and CRUI Foundation. The DGP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a feasibility stud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The process is composed by two sub-processes matched to each other, one suitable for CdTe panels (named DGPa) and the other one for a-Si and CIS/CIGS panels (DGPb). The Double Green Panel process is based mainly on mechanical treatments with a minimum use of chemicals and it is characterised by a greater level of automation and a high flexibility in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the DGP proces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nalysed with LCA tool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has been assessed through the Discounted Cash Flow Analysis (DCFA) method. The revenues associated to the recovery of valuable and common materials and the recycling cost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12.
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及其溶液中Pb的赋存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紫色土中铅(Pb)为研究对象,采用以0.01 mol·L~(-1)硝酸钠(NaNO_3)为背景电解质的一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中Pb的释放作用,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分步提取法和地球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 v3.0,进一步分析和预测了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Pb以及土壤溶液中Pb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对Pb作用的环境意义与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酸均显著增加了紫色土中Pb的释放量,活化效果表现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交换态Pb总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总量降低;土壤溶液中Pb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Pb质量的45.16%~75.05%,游离态次之,占22.71%~50.25%,且随着浓度增加,柠檬酸和酒石酸作用下的土壤溶液中的游离态Pb和无机结合态Pb增加,而有机结合态Pb减少,乙酸则呈相反趋势.总体上看,小分子有机酸提高了紫色土中Pb的生物有效性,且存在地下水的淋溶风险,其中柠檬酸的淋溶风险远大于酒石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113.
新疆在长期边界资源开发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陆地边界资源开发机制,成功地实现了对边界资源开发的有序管控。这些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对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进行相互配套,通过制度化建设将边界地区的资源开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边界资源开发出现了一些的新的动向与重点,其中包括在资源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以及注重资源开发与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总结以往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借助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实现边界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以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通过经济发展促进边界地区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4.
微咸水灌溉增加土壤盐分,改变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真菌的结构和多样性.在长期微咸水灌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物炭和秸秆(采用等碳量设计,分别为3.7 t·hm-2和6 t·hm-2),探究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照)相比,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的pH、全碳、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为20.71%;秸秆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降低幅度为4.17%和64.50%.生物炭和秸秆处理对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有增加趋势,对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降低趋势.土壤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毛壳菌属、赤霉菌属、镰刀菌属、Idriella和被孢霉属.施加生物炭和秸秆提高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但降低壶菌门、赤霉菌属和Idriella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真菌群落潜在生物标志物数量.RDA结果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EC1:5和TN显著相关.微咸水灌溉给土壤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EC1:5和TN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真菌群落通过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利用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夏季蓝藻水华严重聚集的水体,藻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水葫芦为代表,模拟在高温阶段(水温WT25℃)、水华严重聚集时,对水葫芦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蓝藻水华聚集后造成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并为减轻藻华聚集对水生植物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藻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氧,呈现缺氧状态(DO0.2 mg·L-1);植物根区内ORP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200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与对照相比,根区内p H值低0.7个单位.藻华细胞在死亡、分解后释放大量的无机营养盐于水体中,植物根区内的NH+4-N含量比对照实验中高102倍;较高的NH+4-N含量(平均为45.6 mg·L-1)加之缺氧的协迫作用,导致植物机体受到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严重下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0.6倍,实验结束时其光合速率Pn为3.96μmol·(m2·s)-1,而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22.0μmol·(m2·s)-1;叶片蒸腾速率仅为对照的0.55倍,至实验结束时其蒸腾速率为1.38 mmol·(m2·s)-1,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蒸腾速率为7.61 mmol·(m2·s)-1,表明藻华长期的聚集对植物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蓝藻的严重堆积和快速消亡,以减轻藻华暴发对植物的伤害,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8.
119.
为从安全生产大数据中挖掘安全规律并最终提炼安全生产基础原理,首先在对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内涵进一步阐释基础上,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定义,并将其分解为3个过程;然后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5W2H采集法,并对其内涵(采集原因,使用主体、采集者及采集对象,采集数据类型,采集边界,采集时间,采集数据量及其采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思维路径为主、过程路径和技术路径为辅,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一般模式。结果表明,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模式的研究可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及其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