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884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43篇
综合类   838篇
基础理论   213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5年   5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was modeled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MLPANN and RBFANN). Then, the effects of influent concentration (IC), filling time (FT), reaction time (RT), aeration intensity (AI), SRT and MLVSS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 on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TSS, TP, COD and NH4+-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removal efficiencies would be obtained at FT of 1 h, RT of 6 h, aeration intensity of 0.88 m3/min and SRT of 30 days. In addition, COD and TSS removal efficiencies decreased and TP and NH4+-N removal efficienci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s of influent concentration. The TSS, TP, COD and NH4+-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86%, 79%, 94% and 93%, respectively. The training procedures of all contaminants were highly collaborated for both RBFANN and MLPANN models. The results of training and testing data sets showed an almost perfect match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simulated effluent of TSS, TP, COD and NH4+-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low experimental values of input data to train ANNs the MLPANN models compared to RBFANN models are more precise due to their higher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and lower root mean squared errors (RMSE) values.  相似文献   
152.
构建适用于城市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境适宜性模型,探究大型底栖动物与生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长江下游北岸扬州市城市河网为研究对象,基于丰水期(2018年8月)和枯水期(2019年1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典范对应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城市河网生态健康的关键生境因子,采用GAM...  相似文献   
153.
为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事件间的传播关系,帮助决策者在发生灾害事件时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提出城轨系统灾害事件集的提取方法;基于城轨事故历史数据,通过共现矩阵的构造和Jaccard指数的计算,构建灾害链有向网络模型;然后,针对给出的灾害链网络,结合复杂网络统计指标,定量评价其节点和边的重要程度。利用历史事故数据,验证模型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灾害链网络模型能客观反映灾害事件间的传播关系;网络的边和节点的重要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4.
对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五层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容错性.该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隶属度函数、动态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溶解氧控制和出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可以快速、有效地使溶解氧浓度达到期望值,实际出水水质预测结果也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5.
长江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成果,全面评估其治理成效,总结城市水环境治理经验至关重要。以长江大保护4个试点城市水环境提质增效工程PPP项目为研究对象,评估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结果表明:管网工程中,各试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标,污水厂进厂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 (COD) 达标率75%,九江和岳阳老旧小区改造后污水收集率为100%,改造后出口管网污水COD明显提升;污水处理工程中,试点城市污水厂处理率均达标,平均水力负荷达标率46.2%,平均COD负荷达标率30.8%,出水达标排放,九江白水湖、芳兰污水厂处理单位污水电耗较高;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中,各厂污泥含水率满足合同要求,处理吨水及单位污水COD去除的污泥产生量均较高;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试点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大幅削减污染物负荷,但工程影响范围内地表水质均未达标,超标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和COD;工程范围内黑臭水体治理达到合同要求,宜昌生态化岸线比例提高38.9%;社会文化贡献方面,试点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社会贡献。评估结果对完善水环境治理项目,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BP网络水质评价模型的不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将求解BP神经网络各层权值、阀值的过程转化为蜜蜂寻找最佳蜜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BP网络水质评价方法(ABC-BP)。并以2000—2006年渭河监测断面的10组实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准确,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7.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金属镧的磁性水凝胶吸附剂(M-La-CS/PVA),探究了其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M-La-CS/PVA饱和磁化强度为6.14 emu·g−1,在25 ℃时饱和吸附量为45.27 mg·g−1。在初始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5 mg·L−1下,pH=3~10宽范围内磷酸盐去除率保持61.40%~92.37%,在pH=4时去除率最高。M-La-CS/PVA最佳投加量为2.0 g·L−1,共存阴离子NO3、Cl及SO42−对磷酸盐吸附几乎无影响,CO32−在10 mmol·L−1时会抑制磷酸盐吸附,磷酸盐去除率降低了11.34%。M-La-CS/PVA吸附磷酸盐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为非均相多分子层化学吸附。P-O与La-O-P之间的化学键和静电吸附作用在磷酸盐吸附中起主导作用。以3 mol·L−1 NaOH和1.5 mol·L−1 NaCl为解吸液,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M-La-CS/PVA仍保持73.03%的吸附容量,是一种可磁性回收,性能稳定的高效磷酸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8.
人工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根据某公路交通噪声的实测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从而为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9.
朱媛媛  刘冰  桂海林  李健军  汪巍 《环境科学》2022,43(8):3966-3976
基于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2016~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臭氧(O3)浓度特征,讨论了O3污染高发月份日最高温度(Tmax)、日均地面气压(p)、日均地面相对湿度(RH)和日均地面风速(v)等气象要素对O3-8h浓度和O3-8h超标情况的影响规律,并采用AQI级别预报准确率、O3浓度范围预报准确率和O3级别预报准确率等方法,评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O3统计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16~2020年期间京津冀13城市ρ(O3-8h-90per)分别为157.4、177.2、177.3、190.6和175.6μg·m-3,区域臭氧浓度5a上升了11.6%,2016~2019年期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环比下降;2020年与2016年相比,除北京、张家口和承德略有下降外,其他10个城市ρ(O3-8h-90per)上升了6~45.5μg·m-3.O3-8h月均值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现象,ρ(O3-8h)在4~9月的月均值超过了100 μg·m-3,在6月最高,为158.10 μg·m-3.城市O3-8h超标率范围为8.6%~19.2%,97.8%的O3-8h超标情况发生在4~9月.区域尺度上O3-8h浓度与日最高温度相关性最强,当Tmax在25~28℃区间时,所有城市开始出现O3-8h超标.O3-8h浓度与日均地面气压呈负相关关系;当RH在60%以下时,大部分城市O3-8h浓度随相对湿度上升缓慢增长;当RH在61%~70%以上时,大部分城市O3-8h浓度随日均相对湿度上升而下降.O3-8h超标时的地面主导风向主要为偏南风,大部城市O3-8h浓度高值易集中出现在2~3m·s-1及以下低风速区间.OPAQ统计模式提前1~9 d预报相关系数范围为0.72~0.86,AQI级别预报平均准确率为67%~86%,O3-8h浓度范围预报平均准确率为63%~84%.在O3-8h超标情况多发的4~9月,模式对O3轻度污染和O3-8h超标情况提前3 d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9%和66%,可为O3-8h超标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P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模型 ,该模型采用动量梯度下降反向传播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相结合的训练学习算法。最后 ,以造纸及纸制品业为例 ,对中国各省市造纸行业的无害化生产能力进行评价 ;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省造纸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我国行业规划、布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