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采用物理浸渍法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负载到无机多孔材料人造沸石上,研究了分散溶剂的种类、离子液体加入量、振荡反应时间、振荡强度等条件对离子液体负载率的影响,并采用SEM、EDX和XRD的方法对离子液体负载型人造沸石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振荡法负载离子液体时,以二氯甲烷为分散溶剂、离子液体...  相似文献   
172.
用计数法研究了一种离子液体--溴化I-辛基-3-甲基咪唑对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及恢复条件下子代大型溞摄食强度的变化,以初步探讨离子液体对水生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显著降低了母代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最低浓度(7μg·L-1)处理组二者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6.5%和20.6%,最高浓度处理组(112μg·L-1)二者下降了84%和80%;子代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也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大于母代,在离子液体浓度为112μg·L-1时子代第3胎幼潘滤水率和摄食率的下降比率高达95.5%和94.3%.将母体暴露于不同浓度离子液体的大型溞的子代第1胎和第3胎幼溞转入恢复实验,较低浓度处理组其摄食行为得到一定的恢复,但高浓度处理组仍受到较强的抑制,约比对照下降了80%.因此,离子液体严重影响了大型溞的摄食强度,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3.
咪唑类ILs对天然水体中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性生物斜生栅藻研究了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效应,得出了这几种离子液体对自然水体中斜生栅藻96h的半数影响浓度,并初步讨论了待测物的结构和性质对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一取代基为甲基时,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随着另一烷基取代链长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当固定阳离子不变时,发现阴离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4.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高坛光  康世昌  张强弓  周石  徐彦伟 《环境科学》2008,29(11):3009-3016
2006年6~10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你亚曲、曲嘎切、昂曲3条河流进行了连续采样,同时在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2次环纳木错考察中采集了其他河水的样品.河水中主要阴离子(Ca2+、 Mg2+、 Na+、 K+)和阳离子(Cl-、 NO-3、 HCO-3、 SO2-4)的分析结果表明,你亚曲、曲嘎切和昂曲的离子总量(TDS)分别为79.48、 23.44和111 mg/L.离子总量明显低于青藏高原及我国其他河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3条河流中,曲嘎切为重碳酸盐钙型水,昂曲介于重碳酸盐钠型和重碳酸盐钙型之间,你亚曲的化学类型介于两者之间.河流水化学的时间变化显著,而且与流量成一定的反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你亚曲河水主要化学成分来源于碳酸盐中的Ca2+和HCO-3;曲嘎切来源于冰川融水以及碳酸盐中的Ca2+、HCO-3和Na+;昂曲则来源于蒸发岩中的Na+、Mg2+和Cl-.  相似文献   
175.
离子强度和胡敏酸影响下不同土壤胶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胶体的稳定性对其携带污染物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但离子强度和胡敏酸(HA)对不同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土壤胶体沉降实验以及DLVO理论研究离子强度、HA对黑钙土、潮土和黄壤3种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高离子强度背景下,黑钙土胶体和黄壤胶体因有机质和黏土矿物(黑钙土胶体:伊/蒙混合层;黄壤胶体:伊利石)较高,表面负电荷多、静电斥力大,故稳定性好;而潮土胶体的稳定性受离子强度影响明显,在低离子强度下,静电斥力占主导,稳定性达到最高.HA通过增加土壤胶体表面的负电荷,提高土壤胶体间静电斥力而增强其稳定性,且HA浓度越高土壤胶体的稳定性越强.不同粒径HA对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受pH值控制,相对于大粒径HA,酸性条件下,小粒径HA (F-HA)自身稳定性更强,同时也会自凝聚形成较大的团聚体来提高土壤胶体的稳定性;中、碱性条件下,F-HA产生的链状凸起结构较小,导致空间弹性斥力和渗透性斥力减弱,进而降低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结果为明晰离子强度和HA对不同土壤胶体稳定性产生差异性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6.
离子液体具有极低挥发性等良好理化性质而被公认为是传统有机溶剂的替代品,然而其较强的水溶性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受到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酶等的毒性影响,并对碳链长度、阴阳离子以及环境因子等毒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设计绿色离子液体及合理控制管理水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基于Na+、Ca2+离子在天然水体中的普遍存在及对超滤膜有机污染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离子条件下腐殖酸(HA)对PVDF超滤膜污染行为的影响机理。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自制的膜材料及污染物探针定量测定了不同离子条件下PVDF-HA及HA-H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进行了相应的膜污染实验及定量研究腐殖酸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VDF-HA及HA-H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膜污染速率及污染幅度呈正相关关系。一价Na+离子通过电荷屏蔽可降低HA表面的带电量,对HA膜污染行为及PVDF-HA及HA-HA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二价Ca2+离子通过电荷中和作用大幅度降低了HA表面的有效带电量,使得PVDF-HA及HA-HA之间的粘附力增大,加剧了膜污染速率。而过多的Ca2+离子会加剧HA之间的聚合,降低了HA进入膜孔内的机率,虽然会短暂的增加腐殖酸的去除效率但无法从根本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178.
RAPD标记通常用于遗传作图、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该技术也可用于检测DNA损伤或突变。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检测了4种不同烃链长度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遗传毒性。在20条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出11条用于RAPD扩增,其中对照组共扩增出65条带。与对照组相比,离子液体处理组的RAPD图谱变化表现在条带亮度增强或减弱以及新带的出现和正常带的消失。各处理组多态性带及变异带的总数随离子液体烃链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而基因组模板稳定性则随离子液体烃链长度增加而降低,这说明咪唑基离子液体对涡虫有遗传毒性,且随着离子液体烃链长度增加其对涡虫的遗传毒性增强。同时研究结果也证明RAPD分析是一种检测环境污染物对动物DNA损伤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179.
李学良  杨乐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3233-3237
以二元酸和短链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已二酸三乙胺盐离子液体———R3NANR3。对该离子液体进行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解吸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对SO2气体进行有效的化学吸收。该吸收过程分二步进行,以第一步吸收为主。室温下(20℃)该离子液体在3 h以内吸收速率较快,3 h后吸收速率减慢并逐渐达到平衡。R3NANR3离子液体与SO2气体饱和吸收量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较高温度将导致SO2气体的解吸,在90℃时饱和吸收液能较充分地解吸,残留量为0.0010 mol/L。多次吸收和解吸测试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实现对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分离,将成为烟气中SO2气体的脱除和利用的重要循环吸收剂。  相似文献   
180.
Pinto PC  Costa AD  Lima JL  Saraiva ML 《Chemosphere》2011,82(11):1620-1628
An automated ass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onic liquids on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was developed. The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assays were implemented in a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 (SIA) system and intended to contribute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toxicity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The fast developed methodology was based on the oxidation of the non-fluorescent probe amplex red,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to produce resorufin, a strong fluorescent compound. Catalase activity was monitored by the decreased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H2O2 by the enzyme. The activity assays were performed in strictly aqueous media and in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onic liquids and sodium azide, a strong inhibitor of catalase. IC50 values between 0.15 and 2.77 M were obtained for the tested compounds, revealing distinct inhibitory effects. This allowed us to perform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toxicity of the tested cations and anions. The developed SIA methodology showed to be robust and exhibited good repeatability in all the assay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concerns of “Green Chemistry” since it involved the consumption of less than 200 μL of reagents and the production of only 1.7 mL of effluent (per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uced the operator exposure resulting in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