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805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1226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286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污染黑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郭观林  周启星 《环境化学》2005,24(4):383-388
通过对污染和清洁黑土的耕层、非耕层分层采样分析,比较了Cd,Pb,Cu和Zn等在同一土壤耕层和非耕层以及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无污染黑土中这些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一般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外源污染则使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以生物有效性系数和迁移系数进行重金属生物活性评价,其在黑土中生物活性大小的顺序为:Cd>Cu>Zn>Pb.污染愈严重的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自身的淋溶能力相对较强,在非耕层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综合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发现2个污染点的黑土中Cd和Pb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地下水安全已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42.
散射光下铁(Ⅲ)-丙酮酸盐配合物还原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散射光下铁(Ⅲ)-丙酮酸盐配合物对铬(Ⅵ)的光还原反应;考察了溶液pH、铁(Ⅲ)、丙酮酸钠、铬(Ⅵ)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铬(Ⅵ)光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铁(Ⅲ)-丙酮酸盐配合物体系能在较弱的散射光下还原铬(Ⅵ)。在铬(Ⅵ)浓度为19.2μmol/L、铁(Ⅲ)浓度为10.0μmol/L、丙酮酸钠浓度为240μmol/L、pH为3.0、光照240min的条件下,铬(Ⅵ)的还原率达到99.7%。从表观动力学方程的反应级数看,铁(Ⅲ)的级数(0.83)最高,铁(Ⅲ)浓度是影响铬(Ⅵ)光还原反廊速率的主要因素.铁(Ⅱ)是铬(Ⅵ)光还原的主要还原剂。  相似文献   
343.
高砷地下水具有极高的毒性,人类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可造成砷中毒.在查明山阴地区高砷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将室内批试验与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考察了投料比、pH值对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影响,为原位修复高砷地下水工艺确定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阴地区砷超标地下水样的pH值为7.6?8.5,总砷浓度为17~242 ...  相似文献   
344.
长期受到重金属铅(Pb)和镉(Cd)污染的土壤生态危害指数较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与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直接相关.以白银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为样本,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Pb和Cd的污染状况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样本采自距离污染中心由近及远的4个位置(...  相似文献   
345.
魏欣  薛顺利  杨帆  李响  刘振鸿  薛罡  高品 《环境科学》2017,38(2):697-702
为研究污泥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零价铁(Fe0)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消减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了7种四环素抗性基因(TC-ARGs,包括tetA、tetC、tetG、tetM、tetO、tetW和tetX)及第一类整合子int I1基因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丰度变化,同时检测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质量浓度变化,并探讨了目标基因与VFAs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适量Fe0(如0.10 g·g~(-1),以Fe0/VSS计)不仅可以强化污泥厌氧消化进程,显著提高总VFAs和乙酸的产生量,而且能够增强TCARGs和int I1基因的消减效果.尽管如此,过量Fe0(如1.17 g·g~(-1),以Fe0/VSS计)对污泥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TC-ARGs和int I1基因消减的增强效果并不显著,推测可能是由于基因水平转移的发生所导致的.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TC-ARGs(除tetO基因外)和int I1基因与乙酸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表明乙酸可能对TC-ARGs和int I1基因的消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6.
程志民  安霞 《环境工程》2013,31(4):102-104
把生态理论引入太钢,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产品、废弃物等全部视为钢铁生态链中的一个物种,通过循环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了全流程的清洁、高效和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47.
This study describes a new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cadmium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synthesized by coating a shellac layer, a natural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resin with abundant hydroxyl and carboxylic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maging showed shellac-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 (SCMN) adsorbents had a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a core of 20 nm and shell of 5 n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suggested the occurrence of reaction between carboxyl groups on the SCMN adsorbent surface and cadmium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Kinetic data were well described by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fitted with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with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8.80 mg/g. SCMN adsorbents provided a favor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and cadmium could easily be desorbed using mild organic acid solutions at low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348.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49.
不锈钢-铝电极电絮凝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锈钢-铝为电极的电絮凝法对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模拟废水铜离子浓度为150 mg/L,以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和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pH值为7、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u2+的去除率平均能达到99%以上,COD的去除率亦能达到9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电路板腐蚀液废水的处理试验,发现Cl-浓度在200 mg/L以上时,对废水先进行相关预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对进一步探讨Cl-对电絮凝的影响机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0.
周庆  陈杏娟  郭俊  孙国萍  许玫英 《环境科学》2013,34(7):2855-2861
以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S12为实验菌株,研究了零价铁(ZVI)存在条件下微生物的厌氧偶氮还原特性及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ZVI可显著促进菌株S12的厌氧偶氮还原速率.培养30 h后含有20 mmol.L-1微米级ZVI和S12菌的培养体系中,菌株S12对1 mmol.L-1苋菜红的脱色率达100%,比不含ZVI的S12菌培养体系和只含ZVI的体系的偶氮还原率分别提高了23.16%和94.66%;在额外含20 mmol.L-1甲酸钠的培养体系中,ZVI的存在也使S12菌对苋菜红的脱色率提高了20.54%.此外,ZVI的存在可显著提高培养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耐受能力.在投加ZVI和菌株S12培养体系中,连续批量投加浓度为1 mmol.L-1的苋菜红可在276 h内实现11次有效脱色,而不含ZVI的S12菌培养体系中只能实现3次有效脱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ZVI与菌株S12协同培养体系的最适反应pH为9.0,最适ZVI投加量为60 mmol.L-1.与毫米级和纳米级ZVI颗粒相比,微米级ZVI颗粒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ZVI协同促进偶氮染料的生物治理效果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