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2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3050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346篇
环保管理   495篇
综合类   5039篇
基础理论   87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105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37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根本的方法是控制物料流失。本研究对炭素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进行物料平衡测算,确定各工序物料流失总量及污染物排放系数,提出减少流失、降低排污系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2.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_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53.
电解-CASS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艺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颖 《环境工程》2003,21(1):33-34
采用电解 CASS工艺处理制药厂废水 ,实现了处理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 ,工程投资低等优点 ,处理后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 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4.
SBR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参考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后,选择厌氧预处理 SBR工艺作为处理方案,通过实验对该废水处理的情况来看,该工艺较好地适应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特点,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H酸综合废水治理工艺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酸母液及T酸一次洗水高含盐量有机废水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冷却、结晶、过滤后,用铁屑过滤,石灰乳、PAM处理.使废水COD去除率为50%,脱色率为7O%,BOD/CODcr提高到0.2以上,预期COD去除率达60%以上,BOD去除率达85%以上,NH3—N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6.
张玉春  许积年 《环境工程》1995,13(4):37-39,30
用TOC总有机碳测定仪来鉴定污水和生活用水处理效果及污染指标是它的一项实际应用,而本义介绍的用来测定CO2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在对进口的TOC仪使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气体中总碳、总有机碳尤其是CO2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应用到实际测定中。  相似文献   
57.
在磁场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磁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中,考察了磁场处理对活性炭吸附苯、硝基苯、苯甲酸、氯苯和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磁处理能使非极性物质苯和极性较小的氯苯、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减小,而使极性较大的苯甲酸和有NO2基团的硝基苯的吸附容量增大.增大磁场强度能加强苯和苯甲酸的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8.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ke Abitibi Model Forest (LAMF),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arbon storage during 1990–2000, an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carbon budget for LAMF's ecosystems. As well, it provided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local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d carbon-based indicators and moni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Temporal and spatial carbon dynamics were simulated at the landscape level using ecosystem model TRIPLEX1.0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imul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data and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for Canada's boreal for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mulated NPP ranged from 3.26 to 3.34 tC ha−1 yr−1 in the 1990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ange measured during the Boreal Ecosystem-Atmosphere Studies (BOREAS) in central Canada. Modeled NPP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density of total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125.3, 111.8, and 106.5 tC ha−1 for black spruce, trembling aspen, and jack pine in the LAMF ecosyste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ed land was estimated at 154.4 tC ha−1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6 for total biomass and soil. The analysis of net carbon balance of ecosystem suggested that the LAMF forest ecosystem was acting as a carbon sink with an allowable harvest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5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60.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硫化碳和甲硫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配火焰光度检测器,采用3mxφ2mm玻璃填充柱分离)对CS2和甲硫醚(DMS)两种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分析对含硫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在mg/m3级,在柱温为70℃,检测器温度为180℃,气化室温度为150℃,氮气流速为50mL/min时,CS2的回收率为98.66%,变异系数为2.12%;甲硫醚的回收率为98.66%,变异系数为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