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6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研究石灰岩在动载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基于Φ50 mm的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石灰岩开展三轴动静加载冲击试验,深入分析入射能、反射能、透射能、耗散能、能耗率与轴压、围压、应变率(冲击气压)之间的关系,并借助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石灰岩围压、应变率、纵波波速与能耗特征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能和耗散能均与应变率呈正向增长趋势,且耗散能应变率相关性更强;能耗率与围压呈反向增长趋势,低围压条件有利于石灰岩的破碎;能耗程度与冲击气压、围压、纵波波速的关联度分别为0.729 9,0.705 4,0.581 5,围压和冲击气压的灰色关联度大于0.6,因此围压和冲击气压对石灰岩能量耗散特征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2.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广西平果县石漠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为更好地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石漠化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石漠化等级划分的新方法。以广西平果县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Landsat 8热红外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夏季和冬季的亮温值并计算亮温差,经过高分影像建立典型样本区并分析亮温差,确定不同石漠化等级的亮温差阈值,最后对全县石漠化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平果县2014年重度石漠化面积占喀斯特区域面积的比例为3.87%,中度石漠化占9.19%,轻度石漠化占22.26%,潜在石漠化占57.46%,非石漠化占7.22%。研究表明,通过确定适当的夏冬季亮温差阈值可以有效地对石漠化程度进行分级划分,该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客观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蚀性、所形成土壤的不稳定性及碳酸盐岩植被的脆弱性等特征,在碳酸盐岩区水土流失的风险较非碳酸盐岩区更大,水土流失敏感性受岩性的影响比非碳酸盐岩地区更明显。作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以河池市为例,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区域和非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碳酸盐岩区岩性的差异为主导指标,在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桂西北河池市水土流失敏感区面积比例在99%以上,其中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碳酸盐岩区域;从全市来看,水土流失敏感程度较高,其中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面积比例分别达到了31%和237%;水土流失重要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河池市南部的都安大化和中北部岩溶山原区,这些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4.
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以湘西为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岩溶水资源是支撑岩溶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方面,明确生态系统变化是如何影响岩溶水资源的质与量这一重大问题,将有助于岩溶水循环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及控制机理,建立岩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系统理论,探索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岩溶山区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和岩溶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湘西20年来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对比,就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生态的恶化是引起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的影响,使岩溶水资源产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5.
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土壤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性,其退化恢复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大。以重庆市北碚、黔江、金佛山为代表,研究了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为灌草坡>原始林地>次生林地>果园>弃耕地>耕地;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团聚体的水稳性较高且水稳性团聚体以>2mm为主,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较低且>2mm的水稳性团聚体较少。水稳性团聚体(尤其是>2mm的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主要受有机质的含量影响,目前有机质是这一地区土壤结构形成的最为重要的胶结物质;林地、草坡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6.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指标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对重庆市北碚岩溶山区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原有22个土壤质量指标可归为4 类,分别以有机质,有效含水量,通气孔隙度,细菌、真菌数量百分比为代表,这4类因子基本反映了土壤质量随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变化状况.通径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性能主要与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关,二者的效应均大于黏粒.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体现在有机质含量、土壤供持水能力、土壤结构状况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57.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镉的富集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Cd在表层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60件、深层土壤样品7件、85件水稻样品和73件玉米样品(配套采集根系土样),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Cd的含量、土壤中TFe2O3、Mn、有机质(Corg)、Se等含量和土壤pH.基于地统计...  相似文献   
158.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根本性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采集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砂岩黄壤剖面和石灰土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酸盐含量和土壤碳酸盐δ1...  相似文献   
159.
受多重导水介质影响,喀斯特流域水循环过程复杂,只以水分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学方法难以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稳定氢氧同位素赋予岩溶水指纹信息,为解译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时空演变与水文功能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论文选取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月尺度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样采集,结合聚类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流域岩溶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反映蒸发分馏程度的Lc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研究喀斯特流域降雨混合、水文连通性及水流路径等水文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雨季岩溶地下水δ18O与Lc偏负,枯季岩溶水整体δ18O与Lc相对偏正,表明雨季湿热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受“新”、“老”水混合作用与流域蒸发过程的共同影响,枯季地下水混合作用较弱,蒸发作用弱;相较于中下游覆盖型岩溶区,流域上游峰丛区岩溶水δ18O偏负,Lc偏正,表明流域上游土壤/表层岩溶带浅薄山区,降雨入渗迅速,岩溶水中土壤水成分较低,下游土壤较厚,入渗较慢且蒸发强烈,地下水蓄存时间长,岩溶水中土壤水成分较高。干湿交替期,岩溶水Lc快...  相似文献   
160.
为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水非均质性所带来的获取各项参数难度较大的问题,围绕综合性指标"含水性",选取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3项评价指标,采用将模糊数学评判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地区地层含水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在三峡地区岩溶山区选取寒武系地层进行了方法论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