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457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人类活动条件下娘子关泉流量的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娘子关泉的多年(1956~2000年)流量变化过程,指出人类活动在1988年以后对泉流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削减作用。在分析娘子关泉月流量(1988~2000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指数修匀法建立了泉流量拟合模型,模型精度验证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精度是可靠的。最后,通过所建模型对娘子关泉2001~2005年的月流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这5年月流量变化波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52.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邹军  喻理飞  李媛媛 《生态环境》2010,19(4):894-898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西南部花江典型喀斯特峡谷区选择裸地、草本、灌木、乔林四个植被恢复阶段作为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然后在一年中四个季节的每一季节分别对四个阶段样地进行取土,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细。分别用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用碘量滴定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通过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随植被恢复过程逐渐提高,即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林阶段。土壤酶在土壤中分布是根际土大于非根际土,垂直剖面上,A层总是大于B层。脲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一年中总体表现为春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具体的酶表现不尽相同。各层次酶活性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653.
Soil crusting decreases infiltration, increases erosion, and impedes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so reducing the impact of crusting is of major importance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Although surface crusting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siderable research over the past 50 years or more, the practical management of soil crusts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many dryland communities. Crusting occurs in two steps, an initial aggregate breakdown period that occurs under rainfall and a subsequent hardening phase during drying.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e crust development, but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one i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Strategies to reduce crusting can be based either on protecting the surface from raindrop impact or improving aggregate stability,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However, crust control is labor and/or capital intensive and must be thought out clearly in terms of the benefits to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654.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是我国西部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区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局部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化加剧,农田被挤占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区域的耕地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为实现桂西北喀斯特区域耕地安全,其主要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施适度异地移民安置;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开发丘陵区缓坡荒草地和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655.
本文利用坝上五县气象站近30年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研究其与该区沙暴等自然灾害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坝上地区近30年来气温上升了0.78℃;降雨量增加了13.8mm;大风递减了23.7个大风日和沙暴减少了9.2个沙暴日。同时根据不同介质的风蚀积沙观测资料,以及沙化与恢复指标,对该区的生态环境的初步恢复与改善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656.
贵州喀斯特山地的“石漠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贵州是一个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山区省份,本文在综合大量实地考虑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山地“石漠化”现状及危害,探讨了“石漠化”过程的成因,指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近期贵州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加快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57.
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降雨期间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的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Ba、Sr、Fe、Mn、Al这5种微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微量元素来源及其迁移路径,并结合流域地质背景探讨地下河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a和Sr元素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产物,储存于岩石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经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河,质量浓度变化较小;而Fe、Mn、Al均来源于土壤,其中Fe、Al元素主要通过落水洞直接进入地下河,而Mn则通过土壤-岩石多孔介质补给地下河,三者浓度变化很大,对降雨响应强烈.结果表明,5种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低于1 mg·L-1,Fe、Mn、Al元素最高质量浓度均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河Al、F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落水洞附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相似文献   
658.
以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1种植被类型(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纯林、天然混交林、疏林、竹林、经果林、灌木林、石山地、宜林地、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区域植被固碳速率、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预测了理论最大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印江研究区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为,乔木层(25.06 t/hm2) > 灌木层(3.51 t/hm2) > 草本层(1.10 t/hm2),其平均固碳速率为10.63 t/(hm2·a),植被碳储量为172.23×103 t,植被理论最大固碳潜力为94.02 t/hm2。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和估计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的碳汇功能,以及提高碳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9.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以黔中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的MODIS影像数据,通过NDVI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进行了动态变化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增长,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减少,极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和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先增后减,植被覆盖总体呈现转好趋势;此外,植被覆盖景观斑块数减小,平均斑块面积增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减小,表明这一时期内植被覆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生态恢复工程取得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660.
以高原喀斯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理化指标,探讨了该地区植物生长动态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丰缺现状,并对植物生长的土壤养分容量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土壤土层较浅,土壤中钾素丰富,氮素、磷素含量较低,氮素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相比之下,磷素在林地土壤中总量低于钾素与氮素,但其有效态所占的比例高于氮和钾,可能是林木生长过程对磷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氮和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调整条件下,该地区0.1公顷土壤至少能提供云南鼠刺、圆果化香、槲栎等136棵乔木理想状态下生长发育近600年的养分。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但在100年后植物体生长发育主要受到有效磷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