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8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0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200篇 |
综合类 | 742篇 |
基础理论 | 314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86篇 |
灾害及防治 | 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32.
233.
考察了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普通小球藻生长过程对BPA的去除效能.研究表明,低浓度BPA(0~20 mg·L-1)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BPA(20~50 mg·L-1)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BP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低剂量BPA(<20 mg·L-1)对叶绿素含量并无明显的影响,高剂量BPA(>20 mg·L-1)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在BPA初始浓度2~50 mg·L-1的范围内,普通小球藻对其都有一定的去除效能,单位普通小球藻对BPA去除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BPA投加量为50 mg·L-1时,BPA去除速率最大,且最大速率出现于延滞期与对数期之间. 相似文献
234.
升流式生物催化电解反应器(UBER)是一种将生物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使用UBER降解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不但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通过UBER处理含硝基苯模拟废水,对生物催化电解技术的原理进行讨论,并探索最佳反应条件,为该项技术处理实际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考察了进水浓度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阴极催化硝基苯定向还原为苯胺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外加电压、进水乙酸盐质量浓度及进水p H值3个方面,对UBER还原硝基苯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最优试验条件分析。结果表明,UBER可以高效处理硝基苯废水,当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7. 2%,但随进水质量浓度进一步提高至220 mg/L,硝基苯的去除效果不佳,去除率仅为79. 13%。当进水硝基苯质量浓度较低时,苯胺生成率较高,平均值达到91%,随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提高,引起阴极电势波动,使得还原反应按照多种途径发生,硝基苯不仅被定向还原为苯胺,还被还原成其他副产物,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将部分生成的苯胺进一步氧化利用,造成出水苯胺含量偏低。最优条件试验表明,外加电压在0. 3~0. 5 V,硝基苯的去除率均达到93%以上,此时阳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当电压降到0. 2 V时,硝基苯去除率仅为36%,表明外加电压过低会严重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将乙酸钠质量浓度从1 000 mg/L逐渐减小,质量浓度降低至700 mg/L时,阳极电位依然保持在-440 m V vs. SCE左右,UBER系统运行稳定,当乙酸钠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阳极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逐渐受到抑制;UBER中微生物最佳生长p H值为6~7,当p H值超出这一范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进而影响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35.
废乳化液是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液,属于危险废物。通过实验研究了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废乳化液的降解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可有效降解废乳化液中的有机物,当采用Na2S2O8为电解质,电流密度超过60 mA/cm2时,降解4 h后COD降解率达到99%以上,单位质量(1 kg)COD降解能耗最大,约25 kW·h/kg。电流密度由20 mA/cm2增加至60 mA/cm2时,COD去除率可提高13%左右,单位能耗也会随之增加;电流密度为60 mA/cm2时,采用Na2S2O8作为支持电解质降解2 h, COD降解率比NaCl和Na2SO4作为电解质高10%以上;提高反应温度和保持酸性条件均有利于增强COD降解效果。动力学分析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废乳化液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电流密度<60 mA/cm2时,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与电流密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36.
以中国森林优势树种为对象,应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提供的林分优势树种蓄积量资料和Guenther提出的光温影响模型,估算各优势树种的VOC排放量,建立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VOC排放清单,并探讨了森林源VOC在不同时空和不同龄级林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森林VOC总排放量为8 565.76 Gg,其中异戊二烯5 689.38 Gg(66.42%),单萜烯1 343.95 Gg(15.69%),其他VOC 1 532.43 Gg(17.89%);不同树种的VOC排放量差异较大,栎类、云杉、马尾松等为主要贡献树种,贡献率分别为45.22%、6.34%和5.22%;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中国森林VOC主要排放区域,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5省排放最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09%、12.58%、10.35%、7.49%和7.37%;森林VOC排放存在非常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排放量最大,占全年的56.66%;不同龄级林分对VOC排放的贡献有所不同,中龄林贡献最多,占森林排放总量的38.84%. 相似文献
237.
Antonio Farina Giuseppina Rapacchia Anna Freni Sterrantino Giulia Pula Danila Morano Nicola Rizzo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31(12):1147-1152
238.
畜禽养殖业粪便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之一,也是制约养殖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亚热带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流域水环境定位观测、耕地氮(N)磷(P)消纳能力以及养殖业调查和土壤分析资料,初步分析了亚热带丘陵区的面源污染现状及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金井河流域134.4 km2范围内N、P年负荷分别为N 2.72 t·km-2和P0.11t·km-2,其中养殖粪便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负荷的贡献率分别约为42.2%和62.0%.区内平均畜禽养殖密度为3.46 AU·hm-2(相当于流域内年出栏生猪24.39万头),显著高于现有化肥用量条件下流域的实际承载力1.13 AU·hm-2(相当于流域内年出栏生猪6.35万头),因此养殖密度过高是导致研究区水体NP负荷较高的主要原因.区内N、P盈余量分别为N 35.8 kg·hm-2、P 18.61 kg·hm-2.研究区基本不施用化肥条件下畜禽养殖业的最大环境承载力为7.26 AU·hm-2,在有机肥占合理施肥量30%条件下,当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承载力为2.74AU·hm-2(相当于流域内年出栏生猪19.50万头).降低养殖密度、调整养殖业空间布局以及提高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是防治当前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9.
用碳链准长度估算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极化效应指数理论计算出多环芳烃的分子极化指数和碳链准长度(N'),研究发现,碳链准长度N’与多环芳烃在正辛醇/水两相的分配系数logKow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它可表示为logKow=0.5441+0.3767N’n=32R=0.9804s=0.2214。用N’估算和预测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logKow与测定值和Leo碎片法估算值一致,并且准碳链长度N’可直接从分子结构计算得到,经验成分较少,也不需要引入其它结构校正因子。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