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2003篇
安全科学   375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3282篇
基础理论   530篇
污染及防治   491篇
评价与监测   243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3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一氧化碳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2010年天津市12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不含清洁对照点)实时连续监测的CO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浓度趋势变化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O日变化规律呈典型的双峰型,冬季CO浓度最高,夏季最低,CO与O3和温度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2.
为了研究青浦城厢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分析了2005年至2010年空气质量资料,结果表明:青浦城厢地区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M10浓度的月度变化幅度比较大,全年PM10浓度及超标率呈现"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趋势。春、冬季比较高,夏、秋季比较低。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非常明显,呈现出"双峰"状分布。PM2.5和PM10的平均比值为0.531,表明该地区可吸人颗粒物中细颗粒物的比例较高,细颗粒物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PM10和PM2.5各月日均值之间和各月均值之间均呈高度相关,线性关系非常显著,二者之间回归直线关系存在,可用回归方程y=ax+b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3.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大柴旦台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了大柴旦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流逝时间窗长60~90 s时间内的变化特征,计算频率从3 Hz至18 Hz,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72±19.9)f0.93±0.08。计算结果反映出大柴旦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Qc值较低,说明大柴旦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与大柴旦地质结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64.
抗滑桩是滑坡防治工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挡措施,其受力特征直接关系到滑坡防治效果,因此开展抗滑桩细观受力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软件中的分离式模型,以SOLID65单元和LINK8单元分别模拟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中的混凝土和钢筋,研究了不同荷载作用下抗滑桩的细观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抗滑桩在高度较小阶段,其高度与抗滑桩的变形呈非线性变化,随着抗滑桩高度的增加,其高度与抗滑桩的变形趋于线性关系;有限元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的细观受力特征。该研究可以为抗滑桩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四川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红层盆地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和目前开采最多的浅层地下水类型,本文通过对大量控制性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1%以上的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为HCO3-型淡水,主要分布在中部方山丘陵小区、南部台状低山丘陵小区和东部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小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6.
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的辨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基于生态城市内涵建立的城市特征性指标对城市特征性要素的量化和评价,是将生态城市个性这一主观观念变为可操作性目标的主要途径.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城市"健康、安全和发展"内涵,探讨了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的辨析方法.以厦门为例构建了厦门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揭示了厦门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总体状态为亚健康状态(0.69)、比较脆弱的中警状态(0.39)和一般持续的发展状态(0.63).与现实的分析调研结果相符.这表明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有助于研究者辨识和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定复合特征,更有针对性地明确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重点行动领域,从而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7.
北京餐饮源排放细粒子理化特征及其对有机颗粒物的贡献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温梦婷  胡敏 《环境科学》2007,28(11):2620-2625
调研了北京餐饮业发展现状,通过在线监测、采样分析等手段研究北京4家不同烹调方式的餐馆所排放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化学组分,并初步估算餐饮源排放细粒子对北京细粒子中颗粒有机物的贡献.结果表明,餐馆的原料、烹饪过程、油烟去除装置以及客流量都会影响餐馆所排放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样本餐馆营业期间排放颗粒物PM2 .5质量浓度是当日环境大气PM2 .5质量浓度的8~35倍,PM1 .0在PM2 .5的质量浓度中约占50%~85%.餐饮源排放颗粒物多以固态和液态颗粒物形貌存在,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数由多到少依次是有机物、无机离子和元素碳,分别占到PM2 .5质量浓度的70%左右、5%~11%和小于2%.初步估计结果表明,北京餐饮源排放细粒子对有机颗粒物的贡献和交通源的排放相当,成为北京细粒子有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认识餐饮源排放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可以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和保证居民身体健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8.
The catalyst of Fe-Mo/ZSM-5 has been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than Fe-ZSM-5 and Mo/ZSM-5 separately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itric oxide (NO) with NH3. The kinetics of the SCR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2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served reaction orders were 0.74-0.99, 0.01-0.13, and 0 for NO, O2 and NH3, respectively, at 350-450℃.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SCR was 65 kJ/mol on the Fe-Mo/ZSM-5 catalyst. The SCR mechanism was also deduced. Adsorbed NO species can react directly with adsorbed ammonia species on the active sites to form N2 and H2O. Gaseous O2 might serve as a reoxidizing agent for the active sites that have undergone reduction in the SCR proces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NO was decomposed directly over the Fe-Mo/ZSM-5 catalyst in the absence of NH3.  相似文献   
169.
Guanting Reservoir,one of the drinking water supply sources of Beijing,suffers from water eutrophication.It is mainly supplied by Guishui River.Thus,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of phosphorus(P)loss and improve the P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Guishui River watershed are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is region.In this study,a Revised Field P Ranking Scheme(PRS)was developed to reflect the field vulnerability of P loss at the field scale based on the Field PRS.In this new scheme,six factors are included, and each one was assigned a relative weight and a determination method.The affecting factors were classified into transport factors and source factors,and,the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n surface water and soil erosion class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he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scheme.By the new scheme,thirty-four fields in the Guishui River were categorized as"low","medium"or"high"potential for P loss into the runof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 loss risks of orchard and vegetable field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rn and soybean fields.The source facto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o affect P loss from the study area.In the study area,controlling P input and improving P usage efficiency are critical to decrease P loss.Based on the results,it was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fields of vegetable and orchard since they have extremely high usage rate of P and high soil test of E Compared with P surplus by field measurements,the Revised Field PRS was more suitable for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s,and had higher potential capacity to identify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P loss than PRS.  相似文献   
170.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CO_2浓度特征及其碳源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O2浓度特征,结合碳追踪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碳源汇变化对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O2浓度分布在368.3×10-6~414.8×10-6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变化特征,冬季高、夏季低,浓度年较差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