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我国厨余垃圾产量巨大,含固率在25%左右,不适于填埋,厨余垃圾处理亟待寻找其他出路.本研究在中温((37±1)℃)条件下,构建了垂直流厌氧处理系统处理高含固厨余垃圾,并对其启动阶段运行效能及启动后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稳定运行后,系统容积负荷为9.79 g·L-1·d-1,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80.57%±4.10%,比产气率(SBP)和比甲烷产率(SMP)分别为(0.748±0.078)L·g-1·d-1和(0.405±0.052)L·g-1·d-1,系统缓冲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产气能力,不存在酸抑制和氨抑制的情况.对不同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细菌在反应器主体的优势菌为Chloroflexi菌门中的Levilinea菌属,参与碳水化合物水解酸化的细菌分布较广;古菌的优势菌属则为MethanothrixMethanobacteriumMethanolinea,均与产甲烷有关.  相似文献   
112.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下,餐饮垃圾与消化污泥不同方式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4#的酸化点均可逆,1#的酸化低值点为4.11,3#的为6.04,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效控制系统的酸化过程,防止出现酸抑制现象,使得各有机负荷均能进入正常的产甲烷阶段。1#-4#的单位生物气产量分别为0.18 L/gVs、0.85L/gVs、0.69L/gVs和0.44L/gVs,甲烷含量分别为56%、69%、57%和66%。混合厌氧消化后的剩余物比原消化污泥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各负荷氨氮浓度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含量达1 183.28 mg/L。  相似文献   
113.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KFW1005)、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KFW11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1108)。然后将筛选得到的4株细菌按10%的比例添加到30 L固态发酵罐中,再添加10%的麸皮和50%的水为辅料,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态发酵处理。最后将固态发酵结束后得到的产品取出烘干粉碎,经检测: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其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及蛔虫卵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农用有机肥标准,此法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具有生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4.
张韩  李晖  韦萍 《环境工程》2012,(Z2):258-261,282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方式有粉碎直排、填埋处理、焚烧、堆肥处理、饲料化处理、生物发酵制氢、厌氧消化产甲烷、发酵产酒精等。分析其不足之处并突出能源化处理对环境影响小,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利用厨余垃圾制取乳酸,进而合成生物降解性塑料(聚乳酸)的技术,可为治理困扰人类的"白色污染"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5.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特性。以北京化工大学餐厨垃圾为原料,分别以不同有机负荷(10、30、50和70 gVS/L)、接种量(5、10、15和20 gVS/L)、酸化时间(3、5、7和9 d)考察其对酸化效果的影响,并对酸化出料进行甲烷化产气实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最优酸化条件为有机负荷30 gVS/L,酸化时间5 d,接种量15 gVS/L。在此条件下,单位负荷产酸率为561.0 mg乙酸/gVS,酸化末端产物主要为乙酸和丁酸,单位负荷累积产气量达到826.7 mL/gVS,比乙醇型最佳条件单位负荷累积产气量763.8 mL/gVS高8.2%,比丁酸型最低单位负荷累积产气量70.6 mL/gVS高1 070.3%。有机负荷、酸化时间、接种量依次对餐厨垃圾酸化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餐厨垃圾酸化效果和产气性能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提供设计和运行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传统饮食业厨房采用混合通风技术,存在室内油烟污染严重、室内温度高、气流组织不合理、负荷波动大的特点。文章首次将置换通风技术的独特通风原理引入到饮食业厨房设计中。介绍了置换通风的原理。通过与传统混合通风技术的比较,分析得出置换通风能够改善饮食业厨房工作区域的气流分布形式、降低室内尤其是人员呼吸区的温度及污染物浓度、减少厨房室内的计算负荷、增大通风效率以及换气效率,从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同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17.
以干草落叶混合物及酒店餐厨垃圾为原料,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利用自行研制的引风式堆肥装置,通过为期10d的园林/餐厨垃圾混合物高温好氧初级发酵,研究混合原料中餐厨垃圾不同配比对园林垃圾快速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配比75.64%、67.45%、51.37%中,当餐厨垃圾质量比67.45%时,含水率61.15%对园林垃圾堆肥效果最好,减容率24.83%,减重率28.33%,初级发酵结束C/N比15.41。  相似文献   
118.
微波辅助餐饮废物酸法水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试验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液吸光度为响应值,对餐饮废物酸法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解温度、时间和c(HCl)与水解液吸光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餐饮废物酸法水解最佳条件:水解温度为76 ℃,时间13 min和c(HCl)为6.5 mol/L.与常规恒温水浴加热相比,在水解温度和酸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微波辅助加热可使餐饮废物酸法水解时间缩短约为原来的1/7,且糖液颜色较浅,w(单糖)提高了20.8%.   相似文献   
119.
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外加碳源的反硝化脱氮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人工配水条件下水解酸化液反硝化处理的适宜COD/NO3--N比范围,在适宜COD/NO3--N比条件下与甲醇、乙酸钠的反硝化效果进行对比,并验证了水解酸化液对于生活污水的反硝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配水条件下利用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适宜COD/NO3--N比为4.9~6.0,反硝化速率最高可达25.0mg NO3--N/(gVSS·h).反应过程存在2个不同的硝态氮去除速率阶段,并出现了亚硝氮积累.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为含多种VFA成分的混合物,其反应过程中硝态氮的去除速率比甲醇、乙酸钠等纯物质做碳源时的硝态氮去除速率快.将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用于生活污水脱氮处理,当COD/NO3--N比为6时,水中的硝态氮以及亚硝氮均能够得到较为彻底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0.
徐庄煤矿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矿井主要通风机的测试过程及相关方法,并以徐庄煤矿的风机测定为例,应用合理的测试及计算方法,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并绘制风机性能曲线图;同时,对主通风机出厂曲线和风机初始安装性能曲线进行对比,得出徐庄煤矿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变化规律,为保证其安全高效运行和风量调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测定结果进行总结、对比和分析的同时,还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