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轴流式通风机噪声的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环境研究轴流式通风机噪声的主动控制问题。轴流通风机的噪声主要由风叶旋转时的通频及其低次谐频成分构成 ,应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离散频率上的声音。通过对多通道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算法的分析 ,设计了具有 4个误差输入和 2个抵消输出的ANC系统并应用于通风机噪声控制 ,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2.
餐厨垃圾固态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全过程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磊  王宁  寇巍  刘欢  马粒雅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7):2705-2710
在中温(37.0±0.2)℃条件下,通过连续实验将餐厨垃圾在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中运行100 d,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中间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全过程变化,重点研究在不同时期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实验过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适应期、启动期、抑制期、恢复及稳定期;(2)实验初期,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不断上升,在第19 d浓度达到最大值27.22 g·L-1,其中乙酸浓度最高为6.49 g·L-1,正丁酸浓度为6.10 g·L-1,戊酸浓度最低,仅为3.26 g·L-1;抑制期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波动异常,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呈无规律性变化,系统产酸产气平衡遭到破坏;恢复及稳定期,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使其接近7.0,在第75 d时TS含量20%,达到固态发酵,系统产酸产气基本恢复稳定,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稳定性变化,最终稳定在20~23 g·L-1,其中正丁酸浓度最高,其浓度为5.43 g·L-1,丙酸浓度最低,其浓度为2.01 g·L-1.  相似文献   
63.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厨房油烟污染物来源、组成及危害,介绍了运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矿物法及复合法净化油烟污染物的应用情况,提出复合净化是油烟净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厨房空气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评价了杭州市宾馆和家庭厨房空气中12种PAHs的污染现状、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宾馆厨房空气中PAHs的平均浓度为17.23mg/m3,以3~4环PAHs为主;家庭厨房空气中PAHs的平均浓度为7.634mg/m3,以2~4环为主;其萘的相对浓度远高于宾馆厨房.在不抽烟家庭厨房中,卫生球的挥发、烹调对萘的贡献率分别为36%,64%;在抽烟家庭厨房中,香烟烟雾、卫生球的挥发、烹调对萘的贡献率分别为53%,17%,30%.宾馆厨房空气中PAHs主要来源于油烟和燃料燃烧,后者主要产生4、5环PAHs,对其贡献率分别是73%,54%,而油烟的贡献率分别为27%,46%.不同油烟烟雾中PAHs的含量依次为猪油>菜子油>豆油.  相似文献   
66.
粪便与厨余垃圾现场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朱蕾  周磊  江娟  熊尚凌  黄亮  孙蔚旻  吕志中  廖波 《环境科学》2005,26(5):196-196-199
研究了粪便与厨余垃圾的源头真空管道收集及现场生物处理技术,根据系统工艺设计方案进行了分单元的小试.研究表明:真空便器的冲水量约为1L/次,破碎1kg垃圾用水0.4~0.6L;厌氧消化反应器进料粪便占40%,厨余垃圾占60%,水分控制在93%左右,C/N=25∶1左右,pH控制在6.2~7.3之间,最佳搅拌频率为6h/d,总停留时间28d;ABR反应器对混合上清液的COD去除率可达91%;用驯化得到的解磷、解钾菌株与消化污泥混合制取菌肥,解磷菌对土壤有效磷增强度67.5%,解钾菌对土壤有效钾增强度33.4%.  相似文献   
67.
以东莞某花园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试点采用简易的“干湿”分类法,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行实户制和奖惩制,促进垃圾分类的有序开展。研究表明:原始垃圾湿基低位热值5083.16kJ/kg,试点6个月以来,参与垃圾分类住户分类合格率为70%,厨余垃圾平均分出率达63.94%。  相似文献   
68.
吴昊  宗志敏  张赣道 《环境工程》2017,35(5):103-106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降解厨余垃圾的机理,通过采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各类厨余垃圾的降解温度、代谢气体成分以及对残余代谢物中的氮及磷含量的分析,得出复合微生物降解生活垃圾的温度在高温期稳定在48~52℃,有利于杀灭垃圾中的病原菌;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排放的气体主要成分为CH_4、CO_2、H_2S、NH_3等,是垃圾减量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解产物中富含氮和磷速效成分,可作为肥料使用。  相似文献   
69.
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厌氧/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四川环境》2011,30(2):93-96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对两种废物单独厌氧消化和混合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及工艺参数对混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的混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拉萨市餐馆厨房内空气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8月对拉萨市4个餐馆厨房内细颗粒(PM2.5)和CO的浓度进行监测,以认识2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日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采集气溶胶样品,以分析颗粒物中有毒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厨房1~4内的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0.356,2.045,1.387和0.191 mg/m3,φ(CO)的平均值分别为20.600×10-6,142.900×10-6,9.200×10-6和7.800×10-6,藏式餐馆厨房内的φ(CO)明显高于汉式餐馆厨房;厨房内的ρ(PM2.5),φ(CO)和φ(CO2)的日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污染物浓度峰值与就餐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厨房内气溶胶中的ρ(Cu),ρ(Zn),ρ(Cd),ρ(As),ρ(Pb)和ρ(Bi)等很高,均高于室外空气,且藏式餐馆厨房高于汉式餐馆,其中ρ(Cu)最高,在藏、汉式餐馆的厨房内分别高达5.684和2.081 μg/m3,分别是室外的236和111倍,这可能是液化气炉子铜质出气口在高温下的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