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445篇
综合类   2355篇
基础理论   573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204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大亚湾沉积物中137Cs的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水、土壤环境容量研究方法,提出沉积物环境容量的定义,并根据系统中物质平衡理论建立模型,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的^137Cs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大亚湾内表层沉积物中^137Cs的静容量,并选择代表性生物,计算了近岸区的年动容量和总动容量。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环境容量接近于目前沉积物中^137Cs年输入量,在控制年限内,将沉积物的输入量控制在该环境容量范围内,是大亚湾沉积物生态系统维持目前状态,不会出现明显恶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792.
黄河中游泥沙对铜离子的吸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河中游泥沙和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持实验和Tessier形态提取实验,研究了黄河中游泥沙在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持特性.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泥沙具有很强的吸持铜的能力.体系pH和泥沙理化性质对吸持具有强烈影响:当铜浓度较低时,pH是控制吸持的主要因素,不同泥沙对铜的吸持率均达到99%,泥沙吸持的空间差异很小;当铜浓度较高时,泥沙理化性质是使黄河中游泥沙吸持表现出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碳酸盐是主要影响组份;在泥沙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单位吸持量随泥沙含量变化的规律符合“泥沙效应”规律,但吸持容量随泥沙含量升高而升高,这与泥沙含量升高导致体系pH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93.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黄河水体中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沉积物的粒径越小 ,重金属的含量越高 ;(2 )黄河 (清水河段 ) 1 2 0目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分布为Pb:Ⅵ >Ⅳ >Ⅲ >Ⅴ >Ⅰ、Ⅱ ;Ni:Ⅵ >Ⅴ >Ⅳ >Ⅰ >Ⅲ >Ⅱ ;Cu:Ⅵ >Ⅳ >Ⅴ >Ⅲ >Ⅰ >Ⅱ ;Mn :Ⅵ >Ⅲ >Ⅳ >Ⅴ >Ⅰ、Ⅱ ;Fe:Ⅵ >Ⅳ >Ⅴ >Ⅲ >Ⅰ >Ⅱ ;Zn :Ⅴ >Ⅵ >Ⅳ >Ⅲ >Ⅰ、Ⅱ ;Co:Ⅵ >Ⅳ >Ⅴ >Ⅰ、Ⅱ、Ⅲ ;Cd :Ⅱ >Ⅲ >Ⅳ >Ⅰ、Ⅴ、Ⅵ (Ⅰ—水溶态 ,Ⅱ—可交换态 ,Ⅲ—碳酸盐结合态 ,Ⅳ—Fe Mn氧化物态 ,Ⅴ—有机态 ,Ⅵ—残渣态 ) :  相似文献   
794.
基于灰关联的坝地分层淤积量与侵蚀性降雨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在全面调查陕北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淤地坝挖取剖面,进行分层测量取样,利用库容曲线和实测各淤积层的厚度求得各层泥沙淤积量,根据黄土高原暴雨产沙过程原理及淤积过程降雨资料,反演各淤积层所对应的侵蚀性降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计算了坝地泥沙淤积量和侵蚀性降雨的4个指标(降雨侵蚀力R、降雨量P、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平均降雨强度I)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4个指标中,降雨侵蚀力R和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关系最为密切,降雨量P对淤积量的影响次之,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和平均降雨强度I对淤积量的影响最小;并且建立了坝地泥沙淤积量与降雨侵蚀力R和降雨量P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95.
街道地表物的累积与污染特征: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施为光 《环境科学》1991,12(3):18-23
本文研究了成都市区74km~2范围内地表物的累积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街道地表物累积受土地用途影响;地表有机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受城市交通的影响.粒径分布研究发现街道地表物小于360μm的微粒占70%,且各种污染物主要吸附于细小的微粒上.使用地表污染物边坎累积模型计算了街道地表物和各种污染物的累积量.成都市区每天累积地表物达111吨,BOD,达78kg,COD达411kg,克氏氮6kg和总磷2kg.  相似文献   
796.
有机质、CaCl_2和MgCl_2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aCl2和MgCl2浓度为0~1.0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加快,其絮凝所需的最佳电解质浓度降低;CaCl2和MgCl2的絮凝能力无明显差异,有机质含量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在相同盐度下,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随电解质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97.
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数据,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河流底泥中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As;②从上游到下游A—G7个断面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A〈D〈B〈F〈E〈G〈C;(爹该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98.
采用密闭培养实验装置于室温(25℃左右)及pH为7.5条件下,对西湖底泥中有机质完全降解及转化为CO  相似文献   
799.
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功能、支撑功能、调节功能和美学功能,各项功能的发挥程度与水文特征、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空间物理结构和湖滨景观五个影响因子有关.通过对东昌湖历史变迁的分析,总结得出各因子对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的影响及各功能的变化趋势(供给功能和支撑功能呈现先增强后削弱的变化,而调节功能和美学功能总体上呈增强趋势).最后,为使东昌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出建议:科学调引谭庄水库补水水源,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东昌湖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00.
滇池水葫芦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性测定结果发现:在供试的具有代表性的24个科,46种植物中,水葫芦象甲只危害水葫芦,不危害其他任何的当地植物。控制效益实验表明:象甲成虫可大量取食水葫芦叶片和叶柄及茎杆,明显降低植株光合作用;象甲幼虫钻蛀茎杆,致使茎杆变黄植株枯萎,甚至茎杆根部腐烂死亡;象甲可十分有效地降低水葫芦植株的繁殖速率(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还可明显抑制植株个体生长量(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对水葫芦株高和根长也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象甲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2~3代,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正常生长发育,高海拔并不影响象甲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