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0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3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154篇 |
综合类 | 1242篇 |
基础理论 | 40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0篇 |
评价与监测 | 133篇 |
社会与环境 | 103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1,他引:33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 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 0h内完成,在0.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本底吸附态磷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显著正相关;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与其CEC和无机磷、有机质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而总最大吸附磷量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就目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水质而言,其沉积物存在解析;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 解吸平衡浓度与其有机质,CEC ,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即使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其沉积物也具有向上覆水体释磷酸盐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2.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分类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是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商业用地和滩地等用地类型是城市湖泊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流域中的17个汇水单元可聚为3类,分别以农村居民用地,城市居民用地和商业用地,滩地为主.依照各类汇水单元的景观结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分类控制措施,简化了控制措施和提高了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93.
太湖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15N同位素配对法对太湖流域江苏和上海境内主要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具有显著空间差异.25℃时,河流总反硝化速率Dtot在0~4.03mmol.m-.2d-1之间;10℃时,Dtot在0~2.27mmol.m-.2d-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9mmol.m-.2d-1和0.26mmol.m-.2d-1.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与沉积物氮含量和实验过程中的耗氧速率(SOD)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以总反硝化速率大小为依据将沉积物分成4组后的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速率与原位上覆水中的NO3--N含量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预示着反硝化作用对水体氮负荷起到的氮汇作用. 相似文献
794.
研究了碱提取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影响因素,包括载气流速、柱温、衍生化试剂、样品称取量、前处理时碱性提取液加入量和反应瓶中提取液加入量的影响,分析了提取液加入量对Tenax管的影响、提取液保存的影响因素、沉积物样品保存的影响因素以及样品中Hg2+的干扰影响。根据影响情况确定最佳测定条件,应用于广西龙江河流域上9个代表性监测断面的底泥样品中甲基汞的测定,采用污染指数法对该流域甲基汞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载气流速范围为22~27 mL/min,最佳柱温为46℃。衍生化试剂选择四乙基硼化钠和四丙基硼化钠均能达到较好的回收率。样品称取量选择0.50 g时回收率好。前处理时碱性提取液的加入量对甲基汞的提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为保证水相衍生反应体系最终pH在5左右,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加入量随提取液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缓冲溶液为300μL时,提取液小于150μL不会影响Tenax管性能。避光与否对提取液的保存和样品的保存影响都不大,提取液保存3 d后、样品保存15 d后,甲基汞回收率将低于80%。衍生化前定量体积提取液中Hg 相似文献
795.
海洋沉积物基质多环芳烃(PAHs)标准参考物质是海洋环境沉积物监测分析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保障。由于缺少对相关原料样筛选研究,目前我国尚未有自主制备的海洋沉积物基质PAHs标准参考物质。通过海洋沉积物原始数据调研、定点筛查、实验室间验证等手段,对江苏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原料样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赣榆某入海口点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PAHs的质量分数为413μg/kg,该样品各粒径中的PAHs质量分数分布均匀,精密度能够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求,可以为进一步制备海洋沉积物PAHs标准参考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6.
湖泊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挖掘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段 ,但若挖掘不当 ,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 ,富营养化加剧。从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元素平衡破坏的成因入手 ,探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7.
检测了辽河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含量范围为184~2260ng/g,平均值为514ng/g,与世界其他河流、河口和海岸带相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对偏低。特征化合物荧蒽/(荧蒽+芘)与茚并[1,2,3-c,d]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的比值表明辽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产物。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辽河沉积物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区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98.
The modell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the river sediments is an important and still not investigated problem that is a key for water quality. The relation between nutrients transformation rate and moisture in sedim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nalogous modelling. The mathematical dependences of the connection were derived, and only two of them were linear—at the early stage of COD (organic) change and at the late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ates that metabolically connected the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s with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he rest mathematical dependences were the polynomials of third order.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leading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nutrients are the sediment surface, 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 and porosity of the medium,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 on the sediment surface of micro-organisms, enzymes, co-metabolites, etc. The presented data from ecological modell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the parafluvial sediments showed how can the hydrological models be enlarged and enriched in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key and critical (risk) fluctuations in the river functioning. The mathematical dependences and coefficients were extracted in our complex study to be included in HSPF model as an enlarged module. As far as the investigated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the parafluvial have mor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in the other models, bounded river water and sediment quality. 相似文献
799.
羟基磷灰石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基磷灰石掺杂前后模拟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混匀释放实验及化学连续萃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形态分布特性,考察了羟基磷灰石对重会属污染沉积物中Cu、zn、Pb、Cd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模拟污染沉积物中松花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最易重新释放,而伊通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释放量最小;同时伊通河沉积物中残渣态重金属的比例较其它沉积物高很多,而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比例较其它沉积物低很多,说明同时进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伊通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相对稳定一些.羟基磷灰石的掺杂不同程度降低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能力,促使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由较不稳定结合态向较稳定结合态转化,减小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增强了重金属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0.
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土壤属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为对象,在对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及野外调查验证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将1∶100×104的新疆土壤类型图与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叠加,从土壤属性层次上对研究区各类景观的生态土壤类型进行确认,并分析其在研究区内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为26类,以石膏灰棕漠土所占比例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03%,棕钙土、荒漠风沙土、草甸盐土、盐化草甸土、和灌耕灰漠土等面积也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