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381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487篇
综合类   961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采用活性炭涂层电极构建电容去离子吸附装置,以氯化钠模拟含盐原水,研究电压、流量、进水浓度等操作参数对活性炭涂层电极脱盐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和比吸附量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加,且比能耗随之增大。流速越小,出水的浓度越低,当对出水的浓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小流速。当进水浓度低于活性炭涂层电极的饱和吸附量时,比吸附量随着进水浓度呈线性增加;当达到饱和吸附量时,比吸附量不会随进水浓度的增大而发生改变;比能耗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2.
为探讨Cu2+、p H和流速对固定化斜生栅藻去除畜禽废水中NH+4-N、TP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实际污水处理过程,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Cu2+(0~0.05 mg/L)改善藻的净化效果,高质量浓度Cu2+(0.50~5.00 mg/L)抑制藻的净化效果;在p H较高的条件下(p H=9),固定化斜生栅藻的净化效果明显提高;流速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固定化斜生栅藻去除畜禽废水中NH+4-N、TP的优化条件如下:Cu2+质量浓度为0.05 mg/L,p H为9,流速为0.3 m/s。此时NH+4-N去除率为96.11%,TP去除率为97.53%。  相似文献   
193.
为了实现密相塔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精确加湿进一步提高系统脱硫效率,利用推导出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得到烟气温度降低和加水量的关系.结合3组密相塔半干法工程实际数据,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误差区间仅为2.9% ~5.4%.通过选取河北某钢厂210 m2烧结烟气密相塔半干法脱硫项目实际在线检测数据,发现循环脱硫灰含湿量为3%的系统脱硫效率整体高于含湿量为5%和4%的样品,最大值达93.56%.通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差热-热重对2种不同含湿量的循环脱硫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湿量为3%的循环脱硫灰较含湿量为5%的样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无团聚现象,物相分析还证实相对于含湿量为5%样品,其Ca(OH)2和结晶水含量少,几乎都是CaSO4和CaS03干态物质,因此脱硫反应进行彻底,脱硫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4.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5.
通过对锚喷粉尘的受力分析,基于粉尘颗粒的基本性质,运用牛顿运动规律、流体力学的紊流射流、两相流等相关理论,对锚喷产尘原因及运动规律研究,认为锚喷尘源产生的4种方式: 粉尘颗粒自身的特性及二次风流的影响,高速喷射气流带动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产生的剪切作用,锚喷高速射流内部中团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料与受喷面的碰撞是影响锚喷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6.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 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97.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summary of United States and Canadian federal, state, and provincial laws that offer some form of legal protection for environmental flow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 law established in Texas and to ways western states are beginning to encourage transactions that help restore dewatered streams. Progress in the eastern states and some Canadian provinces to provide environmental flow protection is addressed. Based on this review, this paper presents recommended elements of a “model” environmental flow policy.  相似文献   
198.
为研究出口单位流量与人流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某体育馆为例,进行对某一出口常态下的人流观测实验.通过理论计算和建立Cubic回归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单位出口流量最大值为2人/(m·s),稳定值为0.8-1.2人/(m·s),最小值为0.2人/(m·s).出口单位流量是人流时间的三次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单位流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个定值,而且单位出口流量稳定值分布在初期.本文对性能化防火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9.
200.
ABSTRACT: A methodology for ground water remediation design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interfaces ground water simulation models with an enhanced annealing optimizer. The ground water flow and transport simulators provide the ability to consider site‐specific contamination and geohydrologic conditions directly in the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remediation system designs. The optimizer facilitates analysis of tradeoffs between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nd financial risks for alternative design and operation scenarios. A ground water management model using an optimization method referred to as “enhanced annealing” (simulated annealing enhanced to include “directional search” and “memory” mechanism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n actual restoration problem. The demonstration site is the contaminated unconfined aquifer referred to as N‐Springs located at Han‐ford, Washington. Results of the demonstration show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groundwater restor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while reducing overall system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