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752篇
综合类   1648篇
基础理论   54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734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代表性红树林湿地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湿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沉积物有机碳、总硫、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和海南红树林区总氮和总磷变化相似,均为:沉积物〉农田〉鱼塘〉光滩,广西大冠沙稍有不同,光滩的氮磷含量最低;有机碳和总硫含量各地稍有差异,但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硫...  相似文献   
12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张。持续加速的城市化对城市气候及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都江堰市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根据1994和2007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亮温信息和植被覆盖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对这13年来都江堰的热岛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覆盖和植被覆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与城区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与植被覆盖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3.
童莉  贾学桦  姜华  曹亮  王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2):121-125,138
2008年6月颁布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与原标准(GB 3544-2001)相比,增加了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也大幅提高,传统的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调研及现场监测的资料和数据,提出目前制浆造纸企业通过有效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废水三级深度处理流程,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但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建设和运营成本,大中型制浆造纸企业尚可接受,对小型企业的冲击则相对较大。同时提出目前制浆造纸企业废水处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尚需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强化环境监管、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等多方面对策,优化制浆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确保行业污染物减排。  相似文献   
124.
江苏省沛县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沛县是国家重要优质煤生产基地,煤炭产业为沛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煤炭采掘带来的土地塌陷冲击着脆弱的土地资源,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沛县在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中也发现了制约复垦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和技术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5.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不足。据此,并考虑到中国相当数量的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论文认为应通过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来达成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通过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保护区社区的经济产出与土地面积单调正相关,因此在没有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保护区的划建会使周边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解决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干扰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以此认识为基础,文章提出了“虚拟地”概念并发展了定量方法来确定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最低标准,采用武夷山保护区的数据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6.
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践探索及问题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大量侵占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途径。2004年开始,伴随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践在多个省市试点推进,其中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山东省农村社区化、重庆市地票交易市场的实践较为典型。基于上述典型案例和系统要素分析,总结了实践的问题、根源与演进,认为目前系统中的要素与相应的操作环节中存在问题隐患且部分问题表现突出;实践中主要以涉及"非自愿"置换、补偿与保障不足、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的农民利益受损问题较为突出;问题的根源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家层面的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地方政府操作不合理和缺乏科学研究支撑。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并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城乡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遵循集约型用地增长模式,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注重保护村落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27.
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变化过程及趋势,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合理分配、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地域上进行分区。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理论方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自然要素向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方向转变;从大空间尺度向多空间尺度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区划方法向综合集成的新技术手段转变;从静态的区划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的动态区划研究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28.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强烈的溶蚀作用,岩溶地区溶蚀裂隙、管道等高度发育,并相互贯通,形成岩溶区特有的地下、地表“双层空间”结构体系,地下空间成为地下水存储和运移的重要场所。岩溶地区由于土层浅薄或缺失,并且溶蚀裂隙、管道、落水洞、竖井等高度发育,使含水层更易受地表状况的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岩溶水质的变化能集中反映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程度的增加。以典型岩溶单元--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文地质背景下的岩溶含水层本质脆弱性,结合流域地下河水近20年的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含水层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业活动、城镇建设及居民活动都对地下水质变化有明显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岩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和改善岩溶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9.
三峡水库建设前后库区10年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利用定量遥感监测手段,开展10年间三峡库区土地覆盖监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在150 000尺度下划分38类土地覆盖类型,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和模糊判别的手段开展土地覆盖的信息提取。通过监测分析,三峡库区在2002年耕地总量占总面积43.93%,森林面积占29.03%,与1992年对比,耕地面积减少1.13%,森林面积减少0.13%,灌木林增加了0.58%。影响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是城市扩展、库区移民、生态环境政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0.
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东地区1992~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熵2004年较1992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水平相比,藏东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熵值较低,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是导致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时序变化也存在影响。信息熵理论反映某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理论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