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9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1398篇
安全科学   336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1284篇
综合类   3356篇
基础理论   90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40篇
评价与监测   284篇
社会与环境   807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杨萍  王震  陈景文  田福林  葛林科 《环境科学》2008,29(7):2018-2023
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松针的脂含量、气孔密度和比表面积等生理性质及松针中多环芳烃 (PAHs)浓度,考察了松针生理性质对其富集PAHs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中PAHs浓度高于黑松,其平均总浓度(ΣPAHs)分别为(1101±692)ng/g和(518±339)ng/g,2种松针对PAHs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脂含量是决定松针富集PAHs量的首要因素.2种松针中PAHs组成均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分别占ΣPAHs的56%和31%以上.松针对于3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4环PAHs,两者浓度差异约为2倍左右;对于5、6环PAHs,未发现其浓度与脂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雪松和黑松松针的脂含量随比表面积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种松针中PAHs浓度随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对于5、6环PAHs,松针比表面积和气孔密度对其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滨海湿地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了解其海堤演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可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利用1983年的1∶5万土地利用图和2001年的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了1983年和2001年该区海堤的演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和2001年海岸带从南到北呈现由淤涨型向侵蚀型过渡的变化特征,海堤长度呈缩短状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光滩、耕地及盐田为主,变化趋势是盐田、芦苇地和耕地逐渐在增加,盐蒿滩、园林地逐渐在减少。通过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1996~200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以耕地-林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1996~2005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14.543×107元,大面积的耕地、草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和水域是其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增值区域,耕地转化为水域的贡献率最大,为27.61%,生态环境减值区域,林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最大,为3.761%。  相似文献   
994.
地表水水质模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借助水质模型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相关管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已经成为水环境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概念、发展以及分类,介绍了几种当前比较成熟的地表水水质模型,并对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毒性日益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对TiO2光催化降解典型抗生素类污染物磺胺二甲嘧啶(SMT)进行了研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CD)进行试验设计,使用响应面方法(RSM)对光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TiO2浓度、初始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双氧水浓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TiO2浓度1.74 g/L、初始磺胺二甲嘧啶浓度20.0 mg/L、双氧水浓度106.28 mg/L,在优化条件下的磺胺二甲嘧啶光催化实际去除率为83.6%。响应面方法能够优化光催化条件,预测光催化结果,有利于优化光反应器的设计,对于工程化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d、Pb、Cu、Hg、As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Pb〉Cu〉As〉Cd〉Hg;重金属生态风险属Cd—Hg复合污染型,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997.
对广州市秀全、巴江、江村、石门、西村、刘屋洲、南洲和沙湾等主要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中钼、钴、铍、硼、锑、镍、钒、钛、锡、银和钡等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微量元素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硼和锡在所有地表水源地均未检出,铍在部分地表水源地有检出,其他检测项目在所有地表水源地均有检出。整体而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不高,地表水源地由北往南微量元素内梅罗指数呈逐渐降低态势,南部水源地水质优于北部水源地。巴江和西部水源地镍含量相对较高,电镀企业排污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8.
地表河流水中总磷含量高低是评定水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数据表明丰水期中总磷主要来源于泥沙中吸附的有机磷和无机磷;水样中总磷含量随着泥沙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样品采集回来后,样品的泥沙沉降时间是影响地表河流中总磷测定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选取二连油田蒙古林作业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植被状况、景观类型及其破碎度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工矿交通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等;工交建设占地明显。(2)该区2008年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克氏针茅+锦鸡儿+杂类草、羊草+针茅+杂类草等;受到气候变暖等原因影响,小针茅已经在本区广泛分布。(3)该区2008年主要景观类型为针茅+锦鸡儿草原景观、针茅草原景观、羊草草原景观、林地景观、人工建设区景观和道路景观;景观破碎度较高,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建议相关单位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本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000.
昆明市政污泥中植物养分含量与林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5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实地采样,以常规方法对污泥进行了化学分析,同时在昆明周边林地进行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昆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在80%以上,pH7~7.5,属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全氮(TN)、磷(TP)含量分别为567、51.4、57.2g·kg^-1,TN、TP养分大大高于传统农家厩肥中的含量。而昆明周边林地土壤中养分缺乏,需要适当的林地施肥。最后提出,林地利用是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泥的林地长期施用仍存在潜在风险,对环境及生产的实际影响仍需要长期、定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