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95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1168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33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批式培养试验重点研究了土壤粒径、NH4+-N和NO3--N及重金属〔Zn和Cr(Ⅵ)〕含量对填埋场砂性覆土及一般砂土CH4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土壤粒径能显著提高砂性覆土和一般砂土的CH4氧化能力(P0.05),当粒径为1.00~2.00 mm时,砂性覆土和一般砂土的CH4氧化速率分别高达0.24和0.12μmol/(g·h).低浓度NH4+-N或NO3--N均可以促进砂性覆土和一般砂土的CH4氧化,而高浓度则会明显抑制CH4氧化.砂性覆土和一般砂土的外源氨氮和外源NO3--N的投加量(以w计)临界值均为200 mg/kg,砂性覆土对NH4+-N浓度的波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重金属Zn、Cr(Ⅵ)对砂性覆土和一般砂土CH4氧化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Zn对砂性覆土CH4氧化的抑制作用程度大于Cr,并且Zn对一般砂土CH4氧化的抑制程度明显强于砂性覆土.为此,筛选合适粒径级配的土壤,同时控制覆土中氮素及重金属的本底含量,有利于填埋场CH4氧化.  相似文献   
992.
采用SBR法对早期垃圾渗滤液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探讨了进水COD负荷、pH值对COD、氨氮的处理效果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运行周期为24 h时,好氧生物处理对早期的垃圾渗滤液有很好的处理效果,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8%左右;出水的COD浓度随着进水COD浓度呈直线变化。pH一直保持在中性条件下,有利于COD的去除,但是对氨氮的去除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收集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垃圾填埋场CH4收集系统的收集效率,减少CH4的排放,对广州某生活垃圾填埋场CH4收集效率和填埋堆体表面CH4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US-EPA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出2010年该填埋场理论CH4产量为7.22×107m3,估算实际产量为(2.17~2.89)×107m3,实际收集量为1.75×107m3,实际收集量占估算实际产量的60.6%~80.6%.填埋作业面是填埋场主要的CH4排放源,年排放量为0.175×107m3,占实际收集量的10.0%.其中,陈垃圾作业面和新填垃圾作业面CH4的释放速率分别为4.17mol·m-·2h-1和0.29mol·m-·2h-1.  相似文献   
995.
A continuous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FBBR) with nylon support particles was used to treat synthetic sulfide wastewater at differen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25, 50 and 75 min and upflow velocity of 14, 17 and 20 m/hr. The effects of upflow velocity,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nd reactor operation time on sulfide oxidation rate were studied using statistical model. Mixed culture obtain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taken from tannery effluent treatment plant, was used as a source for microorganisms. The diameter and density of the nylon particles were 2-3 mm and 1140 kg/m3, respectivel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reactor at a temperature of (30 ± 2)℃, at a fixed bed height of 16 cm after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particles. Biofilm thickness reached (42 ± 3) μupm after 15 days from reactor start-up. The sulfide oxidation, sulfate and sulfur formation is examined at al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and upflow veloc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most 90%-92% sulfide oxidation was achieved at al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Statistical model could explain 94% of the variability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upflow velocity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slightly affected the sulfide oxidation rate. The highest sulfide oxidation of 92% with 70% sulfur was obtained a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75 min and upflow velocity of 14 m/hr.  相似文献   
996.
采用GC-MS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渗滤液中至少含有50种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有机污染物是尼古丁和3-甲酚。研究真空度、蒸发温度和pH值对渗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的COD、TOC和氨氮浓度的影响,并对冷凝液进行有机物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蒸发速率和冷凝液COD值均随蒸发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蒸发温度和真空度对冷凝液TOC值影响不大,随蒸发温度升高冷凝液中氨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蒸发温度60~120℃范围内,冷凝液的有机物成分以烷烃类有机物和尼古丁为主;烷烃类有机物的析出仅与蒸发温度有关,苯酚类有机物的析出与真空度和蒸发温度均有关;在酸性条件下蒸发冷凝液的COD值和TOC值均远大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数值,但氨氮含量相反;酸性条件下冷凝液有机物成分主要为有机酸和烷烃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997.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中,探讨了进水中苯酚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2d驯化后,可以在高浓度含酚废水中正常运行,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80.6%。当苯酚浓度为134mg/L时,处理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h,最佳污泥浓度(MLSS)为7367mg/L。  相似文献   
998.
胡丹霞  李坚  孙剑毅 《环境工程》2012,(Z2):551-553
以甘肃省秦安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工程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确定了填埋场工程总体方案布局,为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现有填埋场渗漏检测系统在检测大面积填埋场时存在的检测成本高、电极铺设困难和定位不精确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填埋场实时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区检测、多点供电的方式采集检测电极电势,并通过定位算法定位漏洞。该系统在大大降低了大面积填埋场渗漏检测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定位精度。通过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小型填埋场做模拟实验验证,在膜上供电电流400 mA、膜下电极栅格间距10 m、膜下媒质电阻率50Ω·m的情况下,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20 cm。该系统为垃圾填埋场的科学管理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杜良  吴涛  谭昭怡  张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16-318,326
核素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研究是极低放填埋场选址关键工作之一,通过核素在场址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研究可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在建立基于Kd值的极低放填埋场安全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选择Sr、Cs在某极低放填埋场土壤中的Kd值,初步评价场址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土壤对核素Sr、Cs具有较强的阻滞性能,填埋场周围环境与公众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