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7 毫秒
71.
In nondegraded watersheds of humid climates, subsurface flow patterns determine where the soil saturates and where surface runoff is occurring. Most models necessarily use infiltration‐excess (i.e., Hortonian) runoff for predicting runoff and associated constituents because subsurface flow algorithm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l. In this article, we modify the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WEPP) model to simulate subsurface flow correctly an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ocation of saturation, the associated lateral flow and surface runoff, and the location where the water can re‐infiltrate. The modified model, called WEPP‐UI, correctly simulated the hillslope drainage data from the Coweeta Hydrologic Laboratory hillslope plot. We applied WEPP‐UI to convex, concave, and S‐shaped hillslope profiles, and found that multiple overland flow elements are needed to simulate distributed lateral flow and runoff well. Concave slopes had the greatest runoff, while convex slopes had the least. Our findings concur with observations in watersheds with saturation‐excess overland flow that most surface runoff is generated on lower concave slopes, whereas on convex slopes runoff infiltrates before reaching the stream. Since the WEPP model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both saturation‐excess and infiltration‐excess runoff, we expect that this model will be a powerful tool in the future for managing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72.
以深圳市高层建筑为研究实例,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城市灾害损失评估及应急反应管理系统,并采用此系统内置的建筑易损性分析模块,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灾害危险性概率模式,场地特征及高层建筑实地调查分析结果,从建筑安全性角度对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对深圳市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管理建设提出建议。作为应用实例,模拟一定概率条件下的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建筑物损坏情况,归纳出高层建筑的损坏模式,总结深圳市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隐患,提出目前防灾减灾急需实施的相应步骤:建议在一元化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下,整合各个灾种防灾减灾管理部门的资源,以科学分析软件为灾情模拟和决策预案制定的工具,使危机处理的理念由领导决策型转向科学分析型,加强城市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3.
邻苯二酚双加氧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68的细胞裂解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依次经DEAE-SepharoseFastFlow柱层析,Hydroxyapatite柱层析和SephadexG-150凝胶过滤分离,提取到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经SDS-PAGE检测,达到电泳纯.将酶反应与氧电极偶联,研究了检测水体中邻苯二酚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传感器.以100mmol/L磷酸钠标准缓冲液(pH7.24)作为该酶传感器的的工作介质,在25℃条件下测得传感器对邻苯二酚标准液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2~3mmol/L,检测限为0.05mmol/L,响应时间为1min,平均回收率达到1.03%.  相似文献   
74.
一株菲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仉磊  袁红莉 《环境科学》2005,26(1):159-163
利用平板熏蒸和双氧加合酶活性测定的方法 ,从大庆油田水体中筛选出 1株对菲具有降解活性的细菌 ,Phx1.在LB培养基中 ,能将浓度为 10 0 μg/mL的菲在 2 4h内完全降解 .与无机盐培养基相比 ,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能促进此菌对菲的降解 ,尤其能促进对中间产物的进一步转化 .经质粒消除证明 ,Phx1具有 2个质粒 ,且较大的 1个对菲的降解是必须的 .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序列分析 ,鉴定Phx1为土壤杆菌属细菌 ,其 16SrDNA序列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UP 3、Agrobacterium albertimagni的相似性最高 ,分别达到 97 8%和 96 6 % ,但对向日葵的致瘤实验为阴性 .  相似文献   
75.
结合滨海盐渍土地基嵌岩灌注桩竖向静载试验。对桩身轴力传递、桩周围盐渍土层岩层侧摩阻力发挥性状以及桩端阻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对受施工质量影响的2^#试验桩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侧阻力发挥性状的异常情况,所得结果可供滨海盐渍土地基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检测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6.
1,2,4-三氯苯双加氧酶和脱氢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健  王慧  高静思  宋蕾  宁大亮 《环境科学》2008,29(6):1655-1659
通过PseudomonasnitroreducensJ5-1对不同氯苯类底物的降解实验,发现其降解能力大小顺序为:1,2,4-三氯苯,1,3-二氯苯,1,2-=氯苯,氯苯,与已报道的1,2,4-三氯苯降解菌株在底物利用的特性方面存在差异.采用PCR技术从J5-1中扩增获得氯苯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氯苯双加氧酶和脱氢酶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tcbA和tcbB,序列比对发现其与Burkholderia sp-PS12的氯苯双加氧酶和脱氢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通过J5-1的氯苯双加氧酶.亚基(TcbAa)与PS12的氯苯双加氧酶a亚基(TecAl)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在307-310位置有连续4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1307L、M308T、1309V、Q310E),这可能是造成2株菌对1,2,4,5-四氯苯降解偏好性差异的原因.此外,通过催化芳香化合物降解的双力D氧酶a亚基的系统进化分析,认为TcbAa属于甲苯/联苯亚科,且与多取代氯苯双加氧酶e亚基的同源性最大.  相似文献   
77.
排水刚性桩将竖向排水体和刚性桩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地基抗液化处理措施。但目前对排水刚性桩在可液化倾斜场地中抗液化侧向变形的性能研究还比较缺乏,制约了其推广与应用。通过振动台试验,开展了可液化倾斜场地中排水刚性桩和普通刚性桩的对比研究,从土体内部动孔压响应、液化土体的流动性质、桩顶水平位移等角度研究了排水刚性桩对可液化倾斜场地的处理效果,并考虑了群桩布置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刚性桩是一种有效的加固可液化倾斜场地的处理措施,可以较好的限制液化土体侧向变形;相同群桩布置形式下,排水刚性桩限制土体流动变形效果优于普通刚性桩,且这种限制效果在坡顶位置更为明显;对于普通刚性桩,群桩梅花形布置形式相对于正方形布置形式能更好的阻止液化土体的流动变形,而对于排水刚性桩,群桩布置形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8.
对于富水地层中深埋圆形巷道,为研究多种因素影响下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洞周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巷道围岩进行了弹塑性理论分析。对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进行耦合分析,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多种因素影响下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计算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参数、围岩侧压系数、初始孔隙水压和剪胀角对围岩塑性区径向位移和塑性区范围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规律各不相同;考虑中间主应力作用时,其他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减弱。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多环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环芳香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对这类有机物进行降解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文章综述了多环芳香化合物的降解菌株、降解途径及初始羟化双加氧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以苯、甲苯、萘和联苯为代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发现其共同点都是经过两步加氧酶作用生成二醇,最后再开环;介绍了苯、甲苯、萘和联苯这几种芳香族化合物分解酶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辅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