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76篇 |
免费 | 2483篇 |
国内免费 | 196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31篇 |
废物处理 | 204篇 |
环保管理 | 2958篇 |
综合类 | 9939篇 |
基础理论 | 2223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36篇 |
评价与监测 | 2299篇 |
社会与环境 | 1509篇 |
灾害及防治 | 12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0篇 |
2023年 | 485篇 |
2022年 | 603篇 |
2021年 | 687篇 |
2020年 | 721篇 |
2019年 | 614篇 |
2018年 | 543篇 |
2017年 | 721篇 |
2016年 | 812篇 |
2015年 | 824篇 |
2014年 | 880篇 |
2013年 | 1094篇 |
2012年 | 1340篇 |
2011年 | 1456篇 |
2010年 | 1074篇 |
2009年 | 1064篇 |
2008年 | 846篇 |
2007年 | 1288篇 |
2006年 | 1292篇 |
2005年 | 1075篇 |
2004年 | 872篇 |
2003年 | 1041篇 |
2002年 | 798篇 |
2001年 | 677篇 |
2000年 | 619篇 |
1999年 | 580篇 |
1998年 | 442篇 |
1997年 | 378篇 |
1996年 | 311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65篇 |
1993年 | 230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4篇 |
1977年 | 12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970-2000年代生物结皮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结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的地表覆盖类型,也是维持其地表稳定的重要生物因子。论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及21世纪初的遥感影像,通过生物结皮指数提取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相应时期内的生物结皮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近30年来生物结皮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了各个时期内结皮覆盖的景观指数熏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新疆气候增湿、增暖明显,近30年来结皮发育良好。但由于油田开采、水利工程建设、牲畜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加强,结皮发育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区域内结皮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12.
113.
Measurement of respiration amount of white birch(Betula platyphylla) population in the mountainousregion of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asurementofrespirationamountofwhitebirch(Betulaplatyphylla)populationinthemountainousregionofBeijingFangJingyun,WangXiaoke(... 相似文献
114.
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在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环境重金属的总量,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可以对土壤及水体环境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进行监测.此外,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适用于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生物学元件主要由MerR、ArsR、RS等家族的金属调控蛋白和gfp、lux、luc等报告基因组成.调控蛋白、报告基因与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监测特点有关.受pH、金属螯合物及检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是不同的.增加重金属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累积,进行调控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改造,优化检测条件是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可行方案.实现污染物的原位和在线监测是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5.
福州市城区内河引闽冲污后水质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晶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2):21-23
简述了福州市城区内河河网结构特点和河网水文特征,对1994年-2003年福州城区内河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自1998年福州市全面开始内河引水冲污工程后,内河水质得到了改善,有机污染得到缓解,基本消除了水体的黑臭现象。指出了在内河整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优化引水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明确河段的使用功能,发挥其潜能;开展生物防治,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系统,对内河实施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6.
太湖西部河湖氮污染物来源及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2014年枯水、丰水两期监测,综合分析了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与湖区水体及其沉积物的无机氮形态与同位素特征,并利用δ~(15)N识别了太湖西部上游区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O_3~--N与NH_4~+-N为研究区域入湖河流无机氮的主要形态,而NO_3~--N为西部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态;δ~(15)N-NO_3~-的数值范围揭示了西部入湖河流在枯水季NO_3~--N主要来源于农用化肥,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而丰水季则以生活污水为主,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及农用化肥;δ~(15)N-NH_4~+的数值范围说明了生活污水是河流水体NH_4~+-N的主要来源;通过水体及沉积物样品NO_3~--N、NH_4~+-N、δ~(15)N-NO_3~-、δ~(15)N-NH_4~+的协同分析可知,湖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湖区水体硝化作用及沉积物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9,他引:18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 -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 -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 -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重金属Cd对游离漆酶和同定化反胶团漆酶修复土壤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漆酶对土壤中DDT各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解,且均随着cd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含量越高的组分降解率越高.受到Cd污染的影响也越大(P,P'-DDT>P,P'-DDD>0.P'-DDT>P,P'-DDE);当Cd浓度分别为0、0.5、1和2 mg·kg-1时,游离漆酶对土壤中DDT总量的降解率分别为50.68%、32.50%、14.92%和13.40%.固定化反胶团漆酶比游离漆酶能更有效地降解DDT,DDT降解率在无Cd和有Cd存在时(Cd浓度为0.5 mg·kg-1)分别提高20%和30%左右. 相似文献
119.
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填埋模拟柱 ,实验室研究了以我国大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为依据的新鲜垃圾填埋层在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条件下甲烷产生的规律 .渗滤液循环方式包括 :原液循环、好氧预处理 (SBR)后循环、与陈垃圾出水混合后循环 .结果表明 :新鲜垃圾填埋层初期渗滤液COD、VFA浓度高 ,原液循环导致有机酸的积累 ,抑制了甲烷化进程 ;初期渗滤液经预处理控制一定COD、VFA浓度后循环 ,能够显著地缩短产甲烷滞后时间、加速甲烷化进程 ;当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后 ,渗滤液循环才能有效地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 ,近 10 0 %地转化为填埋气体. 相似文献
120.
鲁西平原微咸水资源的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平原处于黄泛平原的尾闾地段,常受旱涝盐咸多种危害。本文分析了浅层微咸水的形成、水质及动态特征,对水质、水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可能性及灌溉效益。农业上开采浅层微咸水,无疑对扩大地下水资源及促进鲁西平原水、土环境的良性循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